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理解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从

题目详情

阅读理解

  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

  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认为是霜。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

1.对鲁藜《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的评说,作者最重视的是诗人的什么?

2.在评论鲁藜的诗为什么会写到错觉时,作者列举了李白的例子。你认为举这个例子有哪些好处?

3.“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洗礼”,原指基督教的一种仪式,试根据你对这个词语意思的理解写出另外两个与之意思相近的双音节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4.此评论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呢?请结合有关诗句具体阐述。

5.作者总结出读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有独特的感觉”,请说出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诗人那种由“错觉”而产生的联想。   2.以李白这样的名人为例,说明这样的错觉不足为怪,甚至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成功之处;李白的错觉与鲁藜有相拟之处,故更能看出鲁藜的高超之处。   3.锻炼 考验   4.作者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独特的见解和体会。   5.诗歌的意境宁静而深沉。
看了阅读理解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个怎么填?是填上诗句的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诗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填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  2020-05-17 …

英语翻译柳宗元,这位中国中唐时期具有独特艺术追求的诗文大家,在宋代诗话批评中受到广范的关注.宋代文  2020-05-22 …

已知某传动轴的抗扭截面模量为60000mm3,问当它传递1000N-m转矩时,抗扭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2020-06-07 …

古代诗人作诗时的故事除了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以外,还有那些诗是诗人遇到某些事情而写下的,或是写诗时  2020-06-09 …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7度的抗震构造措施)与设防烈度为7度的抗震等级是否一样?其他判断因素一样时  2020-06-27 …

17岁时以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后来成为我国抗倭民族英雄的是A.岳飞B.郑和C.郑成功  2020-07-28 …

修改下一段话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代,广大医护工作者始终战斗在,他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肚外,成为人们  2020-08-03 …

单抗方面的问题在给小鼠打免疫时,抗原乳化是不是乳化的时间越长越好呢?  2020-11-05 …

如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病人在第28天时抗体浓度高  2020-11-24 …

1942年国民党抗日名将戴安澜(海鸥将军)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不幸殉国,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