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董文炳传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

题目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董文炳传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李夫人。夫人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
        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
        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
        (选自《元史》)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乃以田庐若干亩计 与贷家      直:通“值”,价钱
B.复 县闲田与贫民为业          籍:借
C.文炳曰:“后当 我。”          德:感激
D.或谗之府,府欲 害之          中:污蔑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②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③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④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⑤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
⑥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A.①⑤⑥
B.②③⑤
C. ①②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文炳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C.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
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
4.把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2、C
3、B
4、(1)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亲时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小官吏都不怕他。
(2)邻近县中有告状得不到伸张的,都上书给董文炳,求他裁决。(意对即可)

看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董文炳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侍弄生命,原文发不了,1.从全文内容看,“侍弄生命”的含义是什么?2.文中表现人物美侍弄生命,原文发  2020-03-3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夏丏尊的教学改革夏丏尊尤其重视教学的改革。夏先生教国文,就对国文教学  2020-06-19 …

侍文者亡,侍武者灭侍文者亡,侍武者灭这句话出自哪里有没有什么典故,是谁写的因什么所写  2020-06-20 …

在汉传佛教中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该如何区分?“文殊与普贤为释尊的二胁士,文殊侍左,主侍智德门;普贤侍  2020-06-2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  2020-06-27 …

史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是孔子的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之才得以区  2020-07-01 …

用不超过35个字来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  2020-11-08 …

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得超过25个字《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  2020-12-0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夏丏尊的教学改革夏丏尊尤其重视教学的改革。夏先生教国文,就对国文教学作  2020-12-07 …

读后感——与吴忠豪先生“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观点商榷(转载)  2020-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