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童区寄传柳宗元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①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 。自毁齿①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②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 。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 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 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 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 是儿少秦武阳②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

注:①毁齿,小孩换牙,指七、八岁。②汉官,汉族官员,边境地区多是派汉人做官。③秦武阳,战国时燕人,十三岁杀人,后作为荆轲的副手刺杀秦王,未成被杀。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是越中户口滋       耗:减少        B.行牧 荛              且:而且

C.童微 其睡            伺:观察        D.大府召视儿,幼 耳    愿:老实

15.下列“以”的用法和意思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        B.以缚即炉火

C.愿以闻于官             D.无不一以当十

16.下面的句子,全都直接表现区寄机智勇敢的一项是(      )(3分)

①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 ②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③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        ④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⑤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   ⑥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区寄所以能够自救,在于利用了敌手麻痹大意、低估对方的智力和胆量的弱点。

B.再被贼人抓获后,区寄危在旦夕,但他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

C.本文中,作者通过一个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掳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社会现实,并且说明在残害人民这一点上,官匪本是一家。

D.区寄机智勇敢。他伪儿啼哭,就刀就火绝绳,连杀二贼,哭叫报官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虽是传记,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虚构的成分居多。

18.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3分)

②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4分)

③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4.B

15.A

16.C

17.D

18.①(3分)柳先生说,越地的百姓寡恩薄情,不论生下男孩女孩,都当作货物一样看待。(各句1分,语句通顺1分。)

②(4分)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

(1、3两个分句各1分,第2个分句2分) 

③(3分)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用计谋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近他呢?

(每个分句1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B项,且:一边。故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以,因为。BCD均为“用…来”。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全都直接表现区寄机智勇敢。③是说他不肯做小吏⑤是写坏人怕他。故排除ABD。所以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虚构的成分居多”不正确。传记可以有适当的艺术加工,但是所写必须是真人真事。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少、恩、货、 计。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先生说:越地的人寡恩薄情,无论生男生女,都把他们当作货物一般看待 。孩子七八岁以后,父母就为贪图钱财而把他们卖掉。如获得的钱财还不能满足他们的贪欲,便去偷他人的子女。得手后就用铁箍套颈,木铐铐手,以防逃跑,甚至有的成年人因敌不过束缚者也被逼为奴仆。当时在大路上互相残杀已习染成风,有幸而能长得强壮高大的人就去绑架那些力小体弱的人。汉族官吏则利用这种恶习为自己谋利,只要能得到僮仆,他们就放纵而不加追究。因此,越地人口减少,很少有人能逃脱作僮仆的悲惨命运。只有区寄,以十一岁的小小年纪却战胜了绑架他的强盗,这也算够奇特的了。桂州都督从事杜周士对我讲了这件事。

儿童区寄,是郴州地区打柴放牛的孩子。一天,他正一边放牛一边打柴,有两个蛮横的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离开本乡四十多里地,想到集市上把他卖掉。区寄装着小孩儿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做出一副孩子常有的胆小的样子。强盗并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其中一个强盗离开前去集市谈买卖孩子的生意,另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暗暗看他睡着了,就把捆绑自己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便拿起刀杀死了那个强盗。  

区寄逃出去没多远,那个上集市谈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非常惊恐,打算要杀掉他。区寄急忙说:“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 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的性命并好好待我,无论怎么样都可以 。”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死这个奴仆,哪里比得上把他卖掉呢?与其卖掉他后两个人分钱,哪里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呢?幸亏杀掉了他(被杀的强盗),好极了!”随即埋藏了那个强盗的尸体,带着区寄到集市中窝藏强盗的主人那里。越发把区寄捆绑得结实。到了半夜,区寄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杀掉了做买卖的强盗。然后大声呼喊,整个集市都惊动了。区寄说:“我是姓区人家的孩子,不该做奴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幸好我把他们都杀了,我愿把这件事报告官府。”集镇的差吏把这件事报告了州官。州官又报告给府官。府官召见了区寄,不过是个幼稚老实的孩子。刺史颜证认为他很了不起,便留他做小吏,区寄不愿意。刺史于是送给他衣裳,派官吏护送他回到家乡。乡里干抢劫勾当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区寄,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 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死了两个豪贼,怎么可以靠近他呢?

看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1)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2)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  2020-06-16 …

明清时期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  2020-06-16 …

可以写成什么类型的作文恺撒领军出征,每每获胜必以酒肉金银犒赏三军.随行的亲兵仗着酒胆,问恺撒:这些  2020-06-16 …

请把这句文言文翻译一下: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  2020-06-17 …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怎么翻译?  2020-06-20 …

翻译下列句子。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诫兄子严、敦书》)译文:②牺牲玉帛  2020-06-23 …

翻译下面文言文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⑴之。式负版⑵者。有盛馔,  2020-07-03 …

翻译下面文言文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⑴之。式负版⑵者。有盛馔,  2020-07-0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2020-11-24 …

明清时期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