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3篇文言文中的东西谢谢!所有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虚词比较4实词活用5句式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就这3篇了要详细啊!谢谢!

题目详情
求3篇文言文中的东西 谢谢!
所有1 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 3虚词比较 4实词活用 5句式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就这3篇 了 要详细啊!谢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和荆轲的···
1.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5.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知足,满足)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⑥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官职;今义:掌管某项作的人)
虚词归纳
1.以
(1)因为,连词. 例:“以其无礼于晋”
(2)表顺承,连词.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
(3)拿,用,介词.例:“敢以烦执事”
(4)把,介词.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而
(1)表顺承,连词.例:“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表转折,连词.例:“朝济而夕设版焉”;“因人之力而敝之”
(3)表修饰,连词.例:“夜缒而出”
3.焉
(1)语气词,表陈述. 例:“子亦有不利焉”
(2)疑问副词,为什么.例:“焉用亡郑以陪邻”
(3)疑问副词,怎么能.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疑问代词,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
(5)代词. 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兼词,于此. 例:“永之人争奔走焉”
4.之
(1)宾语前置的标志.例:“何陋之有”;“何厌之有”
(2)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邻之厚,君之薄也.”
(3)语气助词,相当于“的”.例:“是寡人之过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所+动词=名词)
(4)代词.例: “公从之”(代指“佚之狐”)
“许之”(指“这件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代指“土地”)
“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代指“郑国”)
“子犯请击之”(代指“秦国”)
“亦去之”(代指“郑国”)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五、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包裹”)
2.共其乏困(古义:“缺乏的东西”.今义:“乏力困倦”)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6.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文言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宾语前置(“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A.夫晋,何厌之有
B.何陋之有
3.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
C.()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D.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E.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
F.(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G.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宾语“郑国”)
4.判断句
A.是寡人之过也.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
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作动词,加强;薄:形容词作动词,削弱)
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6.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
7.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8. 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鸿门宴的·····
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词性活用
A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C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D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看了求3篇文言文中的东西谢谢!所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