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1)请以“心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一路上,小和尚不时地

题目详情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请以“心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一路上,小和尚不时地对老和尚抱怨:“坐在禅房里念经多舒服,为什么非要千里迢迢地出来化缘呢?”走到江边,小和尚指着水里的鱼说:“这些鱼真傻啊,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

老和尚说:“它们正在享受快乐,享受着奋斗的快乐!”

小和尚反驳说:“明明很辛苦,怎么会快乐?顺水而行,不是更安逸更舒适吗?”

老和尚指着漂流在江面上的一片黄叶说:“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随波逐流,才会享受这种安逸和舒适!”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除诗歌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见解析



分 析:
题目一是命题作文,首先理解题目的意思,“风景”可以使美好的回忆或美好的瞬间,或看到的值得赞美的事情。

题目二是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准确拟题。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考点:
写作能力考查

考点
分析:
考点1: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一、审什么?   (一)审体裁  审题首先要确定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1)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标志”的,应写成记叙文。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我的中学生活》《值得赞美的人》。   2)有“介绍??”“??的话”??的自述“??的制作方法”等“标志”的,应写成说明文。如《介绍一本工具书》《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3)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标志”的,应写成议论文。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     (二)审重点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写作的重点。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为主、记事为主。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之类的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各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之类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三)审主题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主题,而确定文章主题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  “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题。   1)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语,题目即为“题眼”。如《妈妈》、《春游》、《荷花》等,写作文的时候就要抓住“题眼”,弄清楚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然后展开联想,确定中心,完成作文。   2)题目中,一般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如《课间十分钟》、《可爱的玩具》、《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爸爸》等,题眼就是“课间”、“可爱”、“难忘”、“骄傲”。   3)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一般是“题眼”。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又如《这件事教育了我》、《我爱我的小闹钟》、《瞻仰烈士陵园》、《清明节忆王大伯》等,题眼就是“教育”、“爱”、“瞻仰”、“忆”。  (四)审范围(或数量)。    1)时间范围,如《课间十分钟》,选材的范围就是下课后和上课前所发生的趣事和进行的活动;《家乡的傍晚》时间范围指定得很具体,是“傍晚”;《国庆节见闻》时间就是国庆节。   2)空间范围,如《公园一角》,地点就是“公园”,而且是公园里的一部分“一角”。《校园新风》所写的人和事应该是校园内发生的而不是校园外发生的;《瞻仰烈士陵园》地点就是“烈士陵园”。   3)数量范围,如《难忘的暑假生活二三事》,写的事情可以是两件,也可以是三件,但是不能只是一件,十件八件也不行;《难忘的一个人》记叙的主要人物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三个。   4)审清楚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如《我的同学》和《我和我的同学》,这两个题目都是写人与人之间的同学关系,但是前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是“同学”,只能用第三人称(他或她),而后一个题目叙述的对象却是“我”和“同学”可用第一(我们)。《我爱语文课本》叙述的对象是“我”和“语文课本”,关系是人和物。   (五)审人称。      有些题目对人称已有明确的提示,不容易混淆,如《我的爸爸》《我的寒假生活》。而有些作文题对人称并无明确要求,就要从内容上判断采用哪种人称。如《一件使我感动的事》就只能用第三人称“他”;《给xx的一封信》就要用第二人称“你”或“您”了。而像《一件有意义的事》就可以用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他”。    二、怎么审?      题目是文章的材料和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是文章的“眉目”、是文章的“眼睛”。仔细分析和反复考究题目文字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那么怎样科学的审题呢?有哪些科学的步骤呢?     1、抓关键词。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   2、逆向审题。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如果运用逆向审题,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  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篇作文,如果从题目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很难下笔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如果能够逆向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动、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人员正整装待发、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再如写《古老的小镇》这篇作文,从题目字面上看,是写小镇的古老,其实是要写古老小镇的新生,写它的新气象、新风貌、新变化。《一件平凡的事》,其实是要写出事情的不平常的意义;《一个平凡的人》,其实是要写他的不平凡的事迹。掌握了逆向审题,一见到这类题目,就能迅速穿透文题表面的障碍,把思维引向反面,很快审好题目。逆向审题,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3、填补标题法  此方法适用于较宽泛性的标题。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使题目的范围缩小,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  

作业帮用户 2017-02-08 举报
看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小孩搬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  2020-04-07 …

作文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猜是一种心理,猜是一种习惯,猜是一种能力。因为猜,我们有了欣喜�作文  2020-05-13 …

阅读下面材料,抓住实质,写一篇议论文.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材料:球王贝利踢  2020-06-13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  2020-06-15 …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阅  2020-06-16 …

阅读下面材料.阅读下面材料:已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2020-06-23 …

阅读下面材料:自阅读下面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请回答:(1)材料中的“中华”、  2020-06-23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生便如一块香料,是只有在坚持的信念为柴,坚守的行动为火炙烤中才能散发出  2020-07-04 …

阅读下面材料:“阅读下面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  2020-07-08 …

阅读下面材料.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二  2020-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