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宋代的审美风尚,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述:经由庄、禅哲学与理学的过滤与沉淀,宋人的审美情感已经提炼到极为纯净的程度,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外在物象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宋代的审美风尚,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述:经由庄、禅哲学与理学的过滤与沉淀,宋人的审美情感已经提炼到极为纯净的程度,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外在物象的气势磅礴,不再是炽热情感的慷慨呼号,不再是艺术境界的汹涌澎湃。
    在艺术表现上,宋代不再有磅礴的气势和炽热的激情,也不再有肥满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而是转向对某种心灵情境精深透妙的表现。唐韵的壮美逐渐淡化,代之以宋调的含蓄、和谐、宁静甚至平淡,然而这种平淡不是贫乏枯淡,而是绚烂归之于平淡,是平静而隽永、淡泊而悠远。于是,在艺术和生活美学层面,宋代凸显了对“悟”“趣”“韵”“味”“逸”“闲”“适”等某种情感意绪体贴入微的辨察。在审美品位上,唐代朱景玄提出神、妙、能、逸四画品,逸品居后;但宋代的黄休复则把逸品置于首位。“逸”就是超越、超逸,超越有形、有限而达于无形、无限,平淡天然中从容于法,转为谨慎细腻地品味某种人生况味。
    宋代的诗文,情感强度不如唐代,但思想的深度有所超越;不追求高华绚丽,而以平淡美为艺术极境。宋代诗文的审美追求从推崇李、杜转向崇尚陶渊明,平淡成了宋代文人审美的理想风范。作为宋代文人艺术家美学的代表,苏轼和欧阳修一样,发展了晚唐以来强调个体性情、趣味表现的艺术精神,并赋予它更加自由无 羁的色彩。另一方面,他们提倡平淡天然的美,高度赞赏“寄至味于淡泊”。
    在绘画领域,唐代传达的是热烈奔放的气质和精神,宋代文人画传达的则是淡远幽深的气质和精神,其美学风格进一步由纤秾转向平淡,笔法平远、以淡为尚是其主要特征。宋代人物画在题材上将表现范围拓展到平民、市井、乡村、民俗及各种社会生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即为代表之作。在书法领域,唐代书法轻盈华美、笔墨酣畅,如张旭、怀素的狂草狂放不羁,颜真卿正楷笔画端庄肥厚,充满浩然之气。宋代的瘦金体书法则枯筋瘦骨、老气横秋。宋人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了“尚意”书风。宋代“尚意”书法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同时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 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主张“书画同源”“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由于宋代士人的审美、艺术与个体日常世俗生活比过去联系更为密切,从而使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要求获得了更为自由、更切人本的发展,休闲美学的意识与趣味由此产生。宋代士人普遍追寻日常生活的体验与享受,以及在享受日常生活体验的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雅致与诗意,这反映了一种新的休闲审美心态的形 成,即“玩物适情”。其中“玩”的心态正是弥合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鸿沟的重要因素;也正是在“玩”的过程中,宋人将传统的艺术形式精致化、高雅化、韵味化、意趣化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能够适应时代审美心理需求的新的文艺形式。这使宋代美学的风貌与汉唐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后世中国的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自潘立勇《从唐韵到宋调:审美风尚的转换》,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___
A.在艺术和生活美学层面,宋代突显了对“悟”“趣”“韵”“味”“逸”“闲”“适”等某种情感意绪体贴入微的辨察。
B.宋代审美不再追求磅礴气势和澎湃的境界,而是崇尚平淡美,强调个体、自我情趣,艺术精神更为自由。
C.宋代个人的审美情趣获得了发展,催生了休闲美学的意识与趣味。
D.宋代士人将传统的艺术形式精致化、高雅化、韵味化、意趣化了。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能体现“宋代艺术审美风尚”的一项是___
A.苏轼在《与二郎侄》中教导侄子说:“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B.欧阳修在散文的创作方面,强调作品必须有个人的特色,艺术风格必须有独创性,反对因袭模仿。
C.“瘦金体”是宋徽宗创造的书法字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橫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竖钩细长,舒展劲挺,需要有深厚涵养和气定神闲的心境才能完成。
D.宋朝曾一度设立画学,多数帝王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都很重视画院建设,促进了宫廷绘画的兴盛。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___
A.唐代朱景玄提出神、妙、能、逸四画品,逸品居后;而宋代的黄休复却反对朱景玄,为了使画品的评定标准“逸”达到无形、无限,把逸品置于首位。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在题材上将表现范围拓展到平民、市井、乡村、民俗及各种社会生活,美学风格转向了笔法平远、以淡为尚。
C.宋人努力追求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的书风,在书法上宋人有意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主张“书画同源”“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D.宋代产生了一些能够适应时代审美心理需求的新的文艺形式,美学的风貌与汉唐相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后世中国的美学发展影响深远。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其余三项都是以偏概全.A.概括的是文章第二段的内容;B、D关系的是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2)D   本项虽有 “北宋绘画”的说法,但主要讲述的是北宋数帝王重视画院建设,不属于体现“宋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