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为什么只有工人能创造剩余价值,而自动化机器不能?马经关于自动化机器这么说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参加

题目详情
为什么只有工人能创造剩余价值,而自动化机器不能?
马经关于自动化机器这么说
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参加商品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而不创造新的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如果把机器本身价值、维护的耗费还有动作时所需的各种消耗(如能量耗费,原料)都看作是投入的资本,那么上面的结论就是“投入资本的价值=产出商品的价值”.
而关于工人劳动的价值是这么说的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工人出卖劳动力进行的劳动可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生产的价值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也就是等于劳动力的价值.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无偿占有.换句话说,也就是资本家在工人身上的投入小于在其身上收获的产出.
那么把工人和自动化机器相比较,自动化机器身上,投入等于产出,而不可能小于产出;而工人身上,投入则小于产出.那么工人究竟是种什么构造,居然普遍超越了机器不可能超越的极限!刚认真的去看马经,还不是很明白.但过去的学习也接触过N多物理守恒定律,比如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啦.工人能产出大于投入,而它本身还能维持(比如体重、精力),这是不是无视这些守恒定律?
我的意思是 工人与自动化机器有很多可比之处.比如工人出生生长受教育的过程,自动化机器有研发制造的过程;购买劳动力与购买自动化机器相仿;工人与自动化机器都可以为资本家生产产品创造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价值可用于工人劳动力的持续,购买自动化机器的价值可用于机器的使用价值的维持.但机器的工作只是将原有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不会产生剩余价值;而工人则都产生剩余价值,这个差别是从何而来的.我的问题是这个,不是问剩余价值的定义是什么那些问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必要劳动价值”,仅能满足工人的“必要生活成本”.但工人创造的总价值远不止他们“必要成本”需要.工人创造的价值总量,实际上就是资本家拿去的商品的价值减去原料成本之后的剩余;而这个“剩余”通过交易所换回的资本,除了支付给工人用作必要生活成本的工资之外,还剩下被资本家叫做“利润”的东西,这个“利润”就是剩余价值.
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并不能以必要生活成本来衡量,而要以劳动的实际付出来衡量.我的历史老师说,大跃进的时候,磨洋工的人甚至比辛苦干活的人吃的还要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付出来衡量价值的,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则按照各人的实际需求来分配生活资料.
另外一个问题,人类从劳动中通过分配获取的生活资料,不止满足于“必要”.恩格尔系数能够比较接近地解释这个问题.生活资料按照需要层次可分为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可以说十九世纪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仅能满足甚至不能满足工人的生存资料.
补充回答:
用你的话说,机器创造的“价值”就是它的维护成本,而工人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工人的“维护成本”.工人创造的价值以劳动时间来计算;而机器工作只是物化劳动,不能用计算人劳动价值的方式去衡量机器.
看了为什么只有工人能创造剩余价值,...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