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饮茶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饮茶

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着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人。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伯熊饮茶过度,遂患风,晚节亦不劝人多饮也。

吴主孙皓每宴群宦,皆令尽醉。韦昭饮酒不多,皓密使以茶茗自代。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此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

《续搜神记》云:“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劝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置柈中,以茗浇之,容一斛二斗。客云:“此名茗瘕。”(选自《唐五代笔记小说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怀挟:携带

B.远近倾慕 倾慕:钦佩羡慕

C.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 通狎:勾结

D.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润色:修饰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李公为啜两杯而止 锲而舍之

C.皓密使以茶茗自代 前以降及物故

D.以茗浇之 入之甚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与茗是以所采时间的早晚为区分,南方人喜欢喝茶,北方人并不喝茶。茶不仅能止渴,也可使人不想睡觉,泰山灵岩寺的和尚为了坐禅时不打瞌睡而不断喝茶。

B.人们互相仿效和尚喝茶,于是就成了一种风俗,很多地方的城镇里都有茶铺,无论什么人都付钱取茶喝,茶叶的买卖也不断。

C.陆鸿渐对茶道的盛行作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仅写了《茶论》,而且造了二十四件茶具,王公朝臣没有不喝茶的。

D.士大夫们都很看重喝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时请人为他煮茶;晋时谢安去拜访陆纳时,陆纳用茶与水果招待。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晋时谢安诣陆纳,纳无所供办,设茶果而已。(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通狎,这里是结交的意思。根据2.D3.A4.(1)茶叶从江、淮一带运来,运茶的车船接连不断,存放处茶叶堆积得像小山,品种数量很多。(2)坐下以后,让人摆设茶具,和常伯熊过去的做法相同,李季卿心里看不起他。(3)晋时谢安拜访陆纳,陆纳没有供应制办什么东西,只是摆出茶和水果罢了。
1.
分 析:
C 通狎,这里是结交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要注意词语褒贬的区别。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2.
分 析:
A根据/ 通过 B 副词才/ 副词就 C介词 用 /副词 已经D 代词 它。 虚词的用法要根据上下文加以判断。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
分 析:
原文是“北人初不多饮”, A项却解释成“北方人并不喝茶”,这是对原句的曲解。做此类题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还要注意语义的细微差异。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
分 析:
句子中的重要词语“所在”“ 色额 ”“ 如伯熊故事”“ 诣 ”“所供办”等要翻译清楚,两个所字结构、一个状语后置要翻译准确,“所在” “所供办”分别是“存放茶叶的地方”和“供应置办的东西”的意思,“ 如伯熊故事”是状语后置,“故事”是旧例的意思,要把意思翻译准确,位置翻译妥当。“ 诣 ”是到的意思。整句话的翻译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翻译通顺。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茶,采得早的叫作茶,采得晚的叫作茗。《本草》说:“茶能止渴,使人不想睡觉。”南方人喜欢喝茶,北方人并不多喝茶。开元年间,泰山灵岩寺有位称降魔师的和尚大力提倡禅宗,坐禅时必须不打瞌睡,又不吃晚饭,于是允许和尚们喝茶。和尚们各自携带着茶,到什么地方都煮茶喝。从此,人们互相仿效,喝茶就成了风俗。从邹、齐、沧、棣等州,直到京城,城镇里大都开设店铺煮茶卖,不管是僧道之徒,还是世俗之人,都付钱取茶喝。茶叶从江、淮一带运来,运茶的车船接连不断,存放处茶叶堆积得像小山,品种数量很多。楚地人陆鸿渐写了一篇《茶沦》,论说茶的功效以及煮茶的方法,又造了二十四件茶具,用大篮子装着。远近四方的都钦佩、羡慕,喜欢新鲜事的人家里也都收藏了一套这样的茶具。有个叫常伯熊的人,又根据陆鸿渐的论说作了大量修订补充。于是茶道盛行,王公朝臣没有不喝茶的。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到临淮县客舍的时候,有人说常伯熊精通茶道,李季卿就请他表演。常伯熊身穿黄披衫,头顶乌纱帽,手拿茶器,口报茶名,安排指点,使旁观者刮目相看。茶煮熟了,李季倾喝了两杯才住口。到了江南以后,又有人说陆鸿渐精通茶道,李季倾又请他来表演。陆鸿渐身穿山野居民的服装,带着茶具进门。坐下以后,吩咐摆设茶具,和常伯熊过去的做法相同。李季卿心里看不起他。茶事结束后,李季卿让奴仆拿出三十文钱,说是酬答煎茶博士的。陆鸿渐游历长江一带,与名流一向交好,受到这次讥笑后感觉羞愧,又写了一篇《毁茶论》。常伯熊喝茶过度,就患了风气病,晚年也不鼓励人多喝茶。吴国皇帝孙晧每次宴请群臣,都强近他们喝醉。韦昭酒量不大,孙晧暗中让用茶代酒。晋时谢安拜访陆纳,陆纳没有供应制办什么东西,只是摆出茶和水果罢了。这说明人也喝茶,但不像现在的人这样过分沉迷,从白天喝到夜晚,几乎成了风气。起初在中原地区流行,后来传到塞外。往年回鹘入京朝见,带来大批好马,买了茶叶回去,也真够奇怪的。《续搜神记》说:“有个人因为生了病,能喝茶十二斗(一斛为十斗),有客人劝茶,他又喝了五升多,就吐出一个东西来,形状像牛的胰脏。放在盘子里,用茶灌下去,正好装十二斗。客人说:“这叫作茶肿瘤。”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