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化学分析工中极工理论知识之选择题……希望能又快又准帮我填完.全部答完另有奖金1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再增加测定次数也就没有意义了.这

题目详情
化学分析工中极工理论知识之选择题……希望能又快又准帮我填完.全部答完另有奖金
1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再增加测定次数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次数为( )
A、2 B、 8 C、 10 D 、20
2 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时,加入磷酸的主要目的是( )
加快反应速度 B、防止析出Fe(OH)3沉淀 C、提高溶液的酸度 D、使三价铁生成无色的配离子,便于终点观察.
符合郎伯—比耳定律的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后,透光率T( )
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为零
EDTA法测定水中的总硬度是在PH=( )的缓冲溶液中进行.
A、12 B、10 C、8 D、7
7 缓冲溶液中两组分浓度比值为( ),缓冲容量最大.
A、 1:10 B、1:1 C、1:9 D、1:5
11 按被测对象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 )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B、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C、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2感觉越大的分析天平其灵敏度( )
越大 B、越小 C两者没有关系
13遵守朗伯—比尔定律的溶液,吸收池的厚度不变,测定透光度为40%,如果该溶液浓度增加1倍,则该溶液的透光度为( )
A、20% B、32% C、80% D、16%
14在容量分析中,如果要求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滴定管的读数为±0.01ml,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必须在( )以上.
A、10ml B、20ml C、30ml D、40ml
22某溶液的透光率为33.1%,相应吸光度为( )
A、0.480 B、0.344 C、0.534 D、0.684
23 3体积硝酸和1体积盐酸的混合溶剂称为( )
王水 B、逆王水 C、红酸 D、 硝水
30 用BaSO4重量法测S时,常加入过量BaC12使SO42—沉淀完全,这是利用反应的( )效应.
B、络合 C、同离子
31分别在下列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不能形成氨络合物的是( )
Ni2+ B、Fe3+ C、Ca2+
35 PH=1.00HCL的溶液和PH=2.00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
A、1.26 B、1.50 C、1.68
PH=0与PH=7的溶液各稀释100倍,其PH值变化是( )
都不变 B、前者为2,后者为7 C、前者为2,后者为9 D前者不变,后者为5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数据的可靠性随平行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一定次数后,再增加测定次数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次数为( D)
A、2 B、 8 C、 10 D 、20
2 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时,加入磷酸的主要目的是( D )
加快反应速度 B、防止析出Fe(OH)3沉淀 C、提高溶液的酸度 D、使三价铁生成无色的配离子,便于终点观察.
3.符合郎伯—比耳定律的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后,透光率T(C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为零
4.EDTA法测定水中的总硬度是在PH=( B)的缓冲溶液中进行.
A、12 B、10 C、8 D、7
7 缓冲溶液中两组分浓度比值为(B ),缓冲容量最大.
A、 1:10 B、1:1 C、1:9 D、1:5
11 按被测对象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A)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B、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C、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D、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2感觉越大的分析天平其灵敏度( C )
越大 B、越小 C两者没有关系
13遵守朗伯—比尔定律的溶液,吸收池的厚度不变,测定透光度为40%,如果该溶液浓度增加1倍,则该溶液的透光度为( )
A、20% B、32% C、80% D、16%
14在容量分析中,如果要求测量的相对误差小于0.1%,滴定管的读数为±0.01ml,消耗滴定剂的体积必须在( B)以上.
A、10ml B、20ml C、30ml D、40ml
22某溶液的透光率为33.1%,相应吸光度为( )
A、0.480 B、0.344 C、0.534 D、0.684
23 3体积硝酸和1体积盐酸的混合溶剂称为(B )
王水 B、逆王水 C、红酸 D、 硝水
30 用BaSO4重量法测S时,常加入过量BaC12使SO42—沉淀完全,这是利用反应的( C )效应.
水解 B、络合 C、同离子
31分别在下列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不能形成氨络合物的是(C )
Ni2+ B、Fe3+ C、Ca2+
35 PH=1.00HCL的溶液和PH=2.00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A )
A、1.26 B、1.50 C、1.68
PH=0与PH=7的溶液各稀释100倍,其PH值变化是( B)
都不变 B、前者为2,后者为7 C、前者为2,后者为9 D前者不变,后者为5
看了化学分析工中极工理论知识之选择...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