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庄子》第一篇题为《逍遥游》,这篇文章纯粹是一些解人颐的故事。这些故事所含的思想是,获得幸福有不同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

题目详情
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    《庄子》第一篇题为《逍遥游》,这篇文章纯粹是一些解人颐的故事。这些故事所含的思想是,获得幸福有不同等级。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
    这些必要条件的第一条是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为了实观这一条,必须充分自由发挥我们自然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的“德”,“德”是直接从“道”来的。庄子对于道、德的看法同老子的一样。例如他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末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所以我们的“德”,就是使我们成为我们者。我们的这个“德”,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发挥了,也就是我们的自然本性充分而自由地发展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
    联系着这种自由发展的观念,庄子作出了何为天、何为人的对比。他说:“天在内,人在外。……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他认为,顺乎天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天指自然,人指人为。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是同等地幸福。《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地幸福。所以万物的自然本性没有绝对的同,也不必有绝对的同。《庄子》的《骈拇》篇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放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可是,像这样断长、续短的事,恰恰是“人”尽力而为的事。一切法律、道德、制度、政府的目的,都是立同禁异。那些尽力立同的人、动机也许是完全值得钦佩的。他们发现有些东西对他们有好处,就迫不及待,要别人也有这些东西。可是他们的好心好意,却只有把事情弄得更惨。《庄子》的《至乐》篇有个故事说:“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鲁侯以他认为是最尊荣的方式款待海鸟,的确是好心好意。可是结果与他所期望的恰恰相反。政府和社会把法典强加于个人以同其事,也发生这样的情况。
    为什么庄子激烈反对通过正规的政府机器治天下,主张不治之治是最好的治,原因就在此。他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庄子•在宥》)在宥,就是听其自然,不加干涉。
    如果不是“在宥”天下,而是以法律、制度“治天下”,那就像是络马首,穿牛鼻。也像是把凫腿增长,把鹤腿截短。把自然自发的东西变成人为的东西,庄子称之为“以人灭天”(《庄子•秋水》).它的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
    庄子和老子都主张不治之治,但是所持的理由不同。老子强调他的总原理“反者道之动”。他的论证是,越是统治,越是得不到想得到的结果。庄子强调天与人的区别。他的论证是,越是以人灭天、越是痛苦和不幸。
    以上所说,仅只是庄子的求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只需要顺乎人自身内在的自然本性,就得到这样的相对幸福。这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任何政治、社会哲学所希望做到的,充其量都不过如此吧。
(1)根据文章观点,下列事物没有获得相对幸福的一项是___
A. 翱翔于蓝天的雄鹰。
B. 随项王驰骋沙场的乌骓马。
C. 牛背上吹起短笛的牧童。
D. 刚刚为婴儿洗过澡的母亲。
(2)下面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 只要可以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就可以使我们得到相对幸福。
B. 由于绝对幸福是通过对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层的理解而得到的,所以获得绝对幸福比获得相对幸福要困难。
C. 顺乎天即顺乎自然,是一切幸福和善的根源;顺乎人即人为,是一切痛苦和恶的根源。
D. 一切法律、道德、制度、政府的目的,都是立同禁异。那些尽力立同的人、动机是完全值得钦佩的,但结果却与期望恰恰相反。
(3)根据文本内容下列理解推断正确的是___
A. 庄子的政治、社会哲学,目的正在于为每个人求得这样的相对幸福,因而它比当时任何一种哲学都要高明。
B. 庄子追求的是相对幸福,老子追求的绝对幸福。
C. 老子和庄子都主张不治之治,是因为以人灭天,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
D. 老子和庄子都认为我们的自然能力就是“德”,“德”是直接从“道”来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  文章的观点为“自由发展我们的自然本性,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相对幸福”,而牧童的本性不是去放牛.
(2)D     “是完全值得钦佩的”错,原文第五段为“那些尽力立同的人、动机也许是完全值得钦佩的”,是或然不是必然.
(3)D     A.“因而它比当时任何一种哲学都要高明”错,强加因果;B.无中生有;C.“是因为以人灭天,结果只能是痛苦和不幸”错,原文倒数第二段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不治之治,但是所持的理由不同”.

答案:
(1)B
(2)D
(3)D
看了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庄子》第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本质  2020-06-12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本质  2020-06-12 …

之所以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之所以说内因是事物变化发  2020-06-30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2020-07-02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  2020-07-02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B.  2020-07-03 …

从哲学上看,下列对“发展”理解正确的是①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是发展②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是发展  2020-11-04 …

内外因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为什么说体现的是外因是事物变化  2020-11-23 …

单项选择题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  2020-11-26 …

下列关于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运动、变化就是发展B.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C.发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