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鲁迅关于治学的一个突出见解是:治学要先治史。这是读书的途径,也是治学的方法。他说:“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鲁迅关于治学的一个突出见解是:治学要先治史。这是读书的途径,也是治学的方法。他说:“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简明而可靠的书。”这就是说,不论做什么学问,要先从读史入手。这个看法是继承了清初学者的优良传统的,清初的学者,虽然也治经学,他们首先是治史学。登山临水,考古证今,知今知古,知外知内,①很有气魄黄梨洲始终遵守“学者最要紧乃通知史事”这一家法,顾亭林、王船山也都是谙于历史掌故的专家,“纵论唐宋,搜讨前明遗闻”,他们的学术成就远在单纯穷经的儒者之上。但是,到了雍正、乾隆以后,情况变了,有些学者,慑于文字狱的淫威,不敢再治史了。因此,有清一代的考证之学虽然盛况空前,但那史学成就却还不如宋代。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鲁迅提倡治史,是对清初学风的继承,也是对乾嘉学说的批判,这在当时,是起扭转一代学风作用的。②为什么要治史?鲁迅曾经反复说过:读史可以知今,治史有助于研究现状。他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又说:“将记五代、宋③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令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他还说过,治史非像章太炎说的,为了“保存国性”,而是“一治吏学,就可以知道许多‘古已有之’的事”④这即是说,治史决不是为了泥古,而是为了鉴令。

  鲁迅治史,特别强调的是野史和杂史。他说过:“官修的史书,“涂饰太厚,废话太多⑤。‘如看野史和杂记’,更容易了然。”从借古鉴今的目的出发,野史和杂史要比官修的正史更有用处。鲁迅还曾看到,清代学者俞正燮,就是由于“看过野史”而变为一个“义愤填膺的人”,不同于咬文嚼字的考证学者。⑥

  治学首先治史,治史又侧重野史和杂史,这是鲁迅总结了前人的经验而提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

  在治史方面,鲁迅是有过许多设想的。他说过:“中国学问,待重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宝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此种物体,都须被其华衮,示人本相,庶青年不再乌烟瘴气,莫名其妙。”另编一部历史,这是当时一个重要的设想。像这样的历史,当时是没有的。鲁迅说过:“中国不但无正确之本国史,亦无世界史”。⑦知今知古,知内知外,都谈不到。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现点,揭示历史的本来面貌,“被其华衮,示人本相”,这始终是历史学者急待完成的一项任务。⑧

  鲁迅上面讲的“另编一部”,是指另编一部通史。此外,他还设想过要编各种专史。他曾举过“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等等,他说:这些“都未有人着手”。鲁迅还从《无双谱》一书联想到编写一部中国的:人史”,⑨他说:此书记载人物要“好坏俱有;有啮雪苦节的苏武,舍身求法的玄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巳’的孔明,但也有呆信古法,‘死而后巳’的王莽,有半当真半取笑的变法的王安石;张献忠当然也在内。”鲁迅设想的各种“专史”以及“人史”,总的精神是要全面地总结历史上的各个方面的经验,作为今天的借鉴。这样的史法,鲁迅说,也并非是他自己的发明,他说从前中国的历史家早已明白了这一点。例如在古人著作的史书里,“大抵有循史传、隐逸传,却也有酷吏传、佞幸传,有忠臣传,也有奸臣传”。因为不如此,便无人知道全般。⑩这也是鲁迅总结了前人治吏经验的一个重要观点。

  鲁迅治史,是十分重视史识的,有了卓越的史识,才会有科学的史法。鲁迅在谈到郑振铎所著的《中国文学史》时就说过:“郑君所作《中国文学史》,……诚哉滔滔不已,然此乃文学史资料长编,非‘史’也。但倘有具史识者,资以为史,亦可用耳。”由此可以看出,只是罗列史料,虽然“滔滔不已”,还不能称“史”;要变“长编”为“史”,关键在于“史记”。鲁迅平生是有志于写史的。他写过《汉文学史纲要》和《中国小说史略》,不过,对于这两部分,他自己并不满意。关于《中国小说史略》,他说过“大器晚成,瓦釜以久”的话;关于《汉文学史纲要》,他也说过:“文学史稿编制太草率”,“挂漏滋多”的话。他曾经有过另外的设想,他说,曾拟编中国字体变迁史及文学史稿各一部,先从作长编入手。“由于鲁迅逝世过早,这两部书没有编成,这是极可惜的。不过,可以弥补的是,鲁迅另有两篇重要文章可以看作这两部未竟之书的具体而微的缩影。那就是《门外文谈》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两篇文章是比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更能实践他的理论,体现他的史识和史法的。试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同师培的《中古文学史》相比较,就可以看出,鲁迅怎样在这不很长的文章里竟能包举一代,囊括众家,既详源流,又论风格。至于《门外文谈》,本来不是专谈字体变迁的,但其中关于字体变迁的论述,可以说澄清了汉儒以来的许多玄虚之气。以简御繁,深入浅出,若非卓越的史识,是不可以有这样精练的史笔。

(1)“登山临水,考古证今”说的是治史的________,“知今知古,知内知外”指的是治史的________,“很有气魄”说的是这些学者在学术上给人的印象、感觉。

(2)④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知道许多发生在古代的事。

B.知道许多发生在古代而对现在有借鉴意义的大事。

C.知道发生在现在而在古代已有根源的事。

D.知道发生在古代而现在也有的事。

(3)⑥本段四次提到“野史”,野史是指________,它是和________相对的。

(4)⑧鲁迅主张另编一部通史,其理由是:(限用原文作答)________。

(5)⑨鲁迅要编写“专史”“人史”,其目的是:(限用原文作答)________。

(6)根据本段内容,试简释“长篇”一词的含义:________。

(7)本段文字的论证关系十分清楚:“________”一句是论点,“________”是论据,写《  》等两篇文章的成就,是通过典型事例来说明前面的________________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途经;目的

(2)C

(3)旧时私家著的史书;官修的史书

(4)“揭其华衮,示人本相”

(5)要全面地总经历史上的各个方面的经验,作为今天的借鉴。

(6)在写完著作之前,搜集有关材料并整理、编排而成的初步稿本

(7)“鲁迅治史,是十分重视史的。”;“有了卓越的史识,才会有科学的史法。”;门外文谈;论点

看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不言而喻,唐诗作为一部精神文化史的结  2020-07-24 …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钢琴上的无臂达人——刘伟王皓2010年  2020-11-11 …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1分。其中,简答题5分;选择题6分,  2020-11-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①在古代文论中,我们常常见到“文”和“质”  2020-11-24 …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2020-12-01 …

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  2020-12-19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如简易地给书法艺术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说:“书法是写  2020-12-21 …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达尔文  2020-12-23 …

阅读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王丽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  2020-12-24 …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长虫、草帽、细高挑王小波①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