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狂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狂人形象,作者借此人物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群体形象?要结合文章具体人物形象谈谈看法

题目详情
《狂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狂人形象,作者借此人物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群体形象?
要结合文章具体人物形象谈谈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作品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因此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历史上多少反抗旧传统的、离经叛道的人,曾经被视为疯子,如孙中山,也曾被人叫做“疯子”.从世俗的眼光看去他是疯子;站在革命的立场看去他是先知先觉.同一个人、同一个思想却在社会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和评价,这也是变革时代的社会矛盾的反映.鲁迅塑造这具有狂与不狂两重性的形象,就是对社会矛盾的一种揭示.这也是狂个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含义”.掌握狂人形象的关键,就在于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的理解.如果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狂人形象是真狂还是假狂的问题,那么,对狂人形象所具有的“狂与不狂”的两重性就容易掌握了.狂人的“狂”,一方面是由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某些特征,更重要的一方面却是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并且被历史所证明是正确的,只是他说出了当时的人们不敢说或者是还没有说出的骇人听闻的话.我们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全部创作的“总序言”,除了思想主题方面的因素外,还包含着它在鲁迅小说艺术上的开拓意义.鲁迅小说正是从这里开始,就一直既借鉴外国小说的长处,又继承传统小说的优点,从而创造出一种现代小说的新的民族形式.《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在作品中,除了现实主义的方法外,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无论是“很好的月光”,还是“赵家的狗”;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的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狂人日记》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实绩,对其也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作品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作者按照一个迫害狂患者的思维特征来写人物的语言,其逻辑虽然常常很不清晰,但是,其含义却是相当丰富而且深刻的.所以,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和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而且还表现了鲁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看了《狂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出租、出借情形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是承租人、借用人,出借人须承担连带责任。( )  2020-05-22 …

片段练习光明中学新开办了一个图书馆,由于没有建立规章制度,图书馆的借阅和管理制度十分混乱,主要表现  2020-05-23 …

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个人贷款,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在借款合同中事先约定,要求借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  2020-05-27 …

固定资产贷款在发放和支付过程中,借款人出现( )情形的,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协商补充贷款  2020-06-27 …

在三角形ABC中,借助作图工具可以作出中位线EF,沿着中位线EF一刀剪切后,用得到的三角形AEF和  2020-08-01 …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②企图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强加  2020-12-12 …

一天,在某图书馆,共有64人借书,其中只借了一本惊险小说的人数是那些只借一本科幻小说人数的2倍,3个  2020-12-12 …

人们常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材料的属性,比如,“薄如纸,润如玉,声如馨,明如镜”是形容中国发明的;也可借  2021-01-08 …

(1)人们常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材料的属性,比如“薄如纸,润如玉,声如馨,明如镜”是形容中国发明的;也  2021-01-08 …

人们常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材料的属性,比如“薄如纸,润如玉,声如磬,明如镜”是形容中国发明的;也可借用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