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甲世上最温暖的花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

题目详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花朵全白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瓣,一捏,就将一朵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温厚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娇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3期【乙】棉花!棉花!
    ①什么样的词,无论如何也没法大声念出来?
    ②是棉花。
    ③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
    ……
    ④母亲和几位阿姨各占据被子的一边,专心致志地忙活着,银针闪烁,长线飘飘,她们看上去强壮、结实、胯骨宽大,头发和乳房却日渐干枯荒芜,这是无尽的生育和劳累所致。缝被子时,她们把身子低伏下去低伏下去,像对棉花表达虔诚的敬意,又像满心满怀去拥抱棉花。她们圆润、臃肿,铅华褪尽,是另一种棉花。
    ⑤人们热情歌颂这世界的山川河流、名花异草,高声赞美这个世界的飞扬、伟岸和多姿多彩,可有谁会注意到它的底座--棉花?正是棉花给予这世界广大的慈悲、安宁和贴心贴肺的温暖,但没有人会常常想起它,偶尔一次在逆境的寒风中裹紧棉袄拥一拥被子想起了棉花,也没法大声赞美放歌抒情,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
--摘自《散文》2006 年第2 期(1)思考文题:①甲文文题“世上最温暖的花”有何含义?②乙文文题为什么连用了两个感叹号?
(2)理解词义: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甲文第④段加点词语“有了着落”含义的理解。
(3)赏析语句:甲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一种做点赏析。
(4)分析结构:虽然乙文中间删减了几个段落,但仍能看出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请具体说明。
(5)探究写法:作为抒情散文,甲乙两文都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请说说两文中的“棉花”分别象征了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察了标题含义的理解和标点符合特殊用法的作用.
①标题的含义一般有两层,浅层和深层,此处应联系温暖一词来回答,浅层的意思是: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深层的往往是比喻意义: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
②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一般是强烈强调某种思想感情,此处的作用为:表达了作者对棉花强烈的赞美之情.
(2)此题考察了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
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获得,一般是联系前后文,猜测它的意思,在一个联系文章的主旨来回答,“有了着落”可联系前后文来回答: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和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3)此题考察了语句的赏析.
重点词句的赏析能力,其格式为:细节描写手法(或修辞)+该句浅层含义+深层含义.
可以从比喻的修辞的角度来赏析: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棉花吐蕊”比作“云掉进了棉花地”,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棉花吐蕊的盛大场景和棉花的洁白柔软,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也可从拟人的修辞的角度来赏析: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人格化,赋予云以人的行为“不小心走失”,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4)此题考察了首尾呼应写作手法的识别.
所谓首尾呼应,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结构和内容相近的语句出现.
乙文开头说“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结尾句又说“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这就是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5)此题考察了象征的手法的内容分析.
象征就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甲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乙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和几位阿姨(或:为无尽的生育和劳累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
答案:
(1)①棉花“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有热度,能驱走寒冷;棉花也带有暖暖的母爱.
②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棉花强烈的赞美之情.
(2)“有了着落”是指母亲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为孩子准备好了棉被和棉衣,不再担心孩子受冻,心里踏实了.
(3)示例一: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棉花吐蕊”比作“云掉进了棉花地”,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棉花吐蕊的盛大场景和棉花的洁白柔软,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实例二;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云人格化,赋予云以人的行为“不小心走失”,表达了作者对棉花的喜爱之情.
(4)乙文开头说“你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地说出来--棉花!棉花!”结尾句又说“只能用耳语般的嗓音低低说出来--棉花!棉花!”照应开头,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5)甲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乙文中的“棉花”象征了母爱和几位阿姨(或:为无尽的生育和劳累奉献一生的伟大女性)
看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甲世上最温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广陵中“春”指什么?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  2020-06-07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2020-06-13 …

《卜算子》中的名句是哪句?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  2020-06-15 …

下面句子隐含的意思1那个家伙的浅薄让教授恼羞成怒:“我只求你永远都不要跟别人说我是你的老师!”2如  2020-07-15 …

求蝶恋花赏析,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谁道一春抛却去,马蹄声声章台路.几度寻春春不遇  2020-07-16 …

中心思想和内容概括春天的田野冬天刚过去,春天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大地,到处都相约好似的,换上春装.  2020-11-04 …

山野的春天是暖流又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颗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春天的来到。春天,山野的春天。最  2020-11-21 …

谁能对三条对联?上联: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上联:春风春雨春色上联:爆竹一两声人间改岁  2020-11-24 …

求唐玉文《花雨香衣灯楼红》一二段的读后感,加起来要六百字.直接发上来就行了瑶乡一夜春雨,千林万树花红  2020-12-07 …

暮春(宋)曹豳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①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注释①冉冉:也暮春(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