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鲁恭为中牢 ① 令,重德化 ② ,不任刑罚。袁安 ③ 闻之,疑其不实,阴 ④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鲁恭为中牢 令,重德化 ,不任刑罚。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阴 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 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⑤雉(zhì):野鸡。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阴 使 人往视之(    )     ②欲 君之政也(    )
小题2:鲁恭任中牢令时,上司袁安“使人往视之”,官差此行目的何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2分)
小题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2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①派;或“派遣”;或“命令”;或“让”;或“叫”②考察;或“考证”;或“探察”;或“了解”
小题1:围绕“袁安听说鲁恭以德化民,对百姓不用刑罚,对此深表怀疑”回答。(或“探察鲁恭重德化,不用刑罚的情况是否属实”;或“考察鲁恭的政绩”)
小题1:围绕“看到(儿童不捕幼雉)当地有‘三异’(蝗不犯境、爱及鸟兽、儿童有仁心)现象;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考察目的已达到”回答。

本题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查,涉及到词语的解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词语的解释要结合语境,并考虑其在课内文言文中的常规用法,只要联想到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即可,考查的是文言知识的积累。小题2要注意短文的首句,小题3要注意短文的最后一句中人物的语言。
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便让自己的下属到中牟县去视察。派去的人跟随鲁恭到田间视察过程中,来到一棵桑树下休息。
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肥亲问那个小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抓了它,小鸡们就没法活了。”
派去的人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说完就回去向袁安汇报去了。
看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名著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  2020-06-08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位外国人善意地问我:“鲁迅真可以称为文学家吗?”我懂得他的意思:鲁迅的文章犀  2020-07-06 …

名著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  2020-07-15 …

名著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  2020-07-22 …

名著阅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  2020-11-02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  2020-11-05 …

名著阅读专项训练这是初一的题目填补空白处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  2020-11-14 …

名著阅读:(5分)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2020-12-02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窃槽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有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  2020-12-14 …

名著阅读。(1)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是《》.在这本散文集中,鲁迅不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