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慎微所谓慎微,是指重视细微的或初发生的事端,对之持谨慎态度。“慎微”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最早使用,当属《淮南子?人间训》:“圣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慎  微

    所谓慎微,是指重视细微的或初发生的事端,对之持谨慎态度。

“慎微”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最早使用,当属《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但有关慎微的思想,在《淮南子》之前,就已有思想家论及。例如,《吕氏春秋?察微》中有“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此处“察其秋毫”即含有慎微之意。此外,陆贾所作《新语》中有《慎微》篇,虽然其篇名疑为后人所拟,但篇中有关慎微的思想为陆贾本人所阐述,则是无可争辩的。如“采微善,绝纤恶”等。

古人讲慎微以他们对于“微”与“著”、“小”与“大”之关系的认识为基础。《老子》六十四章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是借助于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微”与“著”的关系。《荀子?大略》中有:“尽小者大,积微者著。”“小”与“微”累积起来,就可以成“大”成“著”。荀子以高度概括性的语言,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另据《汉书?董仲舒传》:“臣闻众少成多,积少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此处,从“小”与“大”、“微”与“著”的关系中直接推出了慎微的道理。又如《后汉书?陈忠传》称:“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显然,古人对于“小”与“大”、“微”与“著”的关系的认识,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如果没有一定的辨证眼光,是无法推出慎微的结论的。

《礼记》之《经解》中有“慎始”一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此处所谓“慎始”,其意与“慎微”相近。事物之始端,往往细微难辨,若不谨慎对待,则可能以毫厘之差而致千里之谬。从毫厘之“微”到千里之“著”的这种变化,就是未能慎微的后果。

由“小”与“微”累积而成的“大”与“著”,既可能是好的结果,又可能是坏的结局,这要依“小”与“微”的性质而定。若是小善、微善,则慎而积之;若是小恶、微恶,则慎而去之。慎微的这两重含义,也多见于古人的论述中。例如,《易传?系辞下》中有:“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然而,在古人的言论中,也偶见有与慎微之德似乎不一致的主张。例如,《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但若细加辨析,则可发现古人所说可“出入”之“小德”,乃是无关乎大德或无损于大的细微之事。另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鸿门宴,欲伺机诛刘邦。刘邦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情势十分危急,本该不辞而别,但刘邦仍犹豫,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可见,此时“不顾细谨”、“不辞小让”,实为情势所迫,如过分注重礼节上的细微之处,反而会招致杀身之祸。因此,樊哙所言仅限于特定情况,也并不意味着对于一般情况下慎微之德的否定。

进一步说,为了正确运用慎微之德,必须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小”、“微”与“大”、“著”相比较,后者更为紧急、更为重要,因此,在“小”、“微”之事与“大”、“著”之事同须料理之时,当以后者为急务。这不是对慎微的否定,而恰恰合于慎微之目的。

 

5.下列不能体现对“慎微”一词含义的一项                                 (    )

    A.《吕氏春秋?察微》中有“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B.《礼记》之《经解》中有“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C.《易经?系辞下》中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D.《论语?子张》中的“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虽然在淮南子之前,就有思想家论及“慎微”,但慎微的思想最早是淮南子提出的。

    B.《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苟子?大略》的“尽小者大,积微者著”,《汉书?董仲舒传》的“臣闻众少成多,积少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后汉书?陈忠传》的“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都包含着朴素辩证法

    C.“慎微”有两重含义:善者积之,恶者去之。这是由“小”和“微”的性质决定的。

    D.为了达到“慎微”的最终目的,在“小”、“微”之事与“大”、“著”之事同须料理之时,我们要抓事情的主要矛盾,选择急重的事情先办。

7.下面是文章外的一些古人的观点,不符合文章主旨的一项是                 (    )

    A.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司马光言:“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木石,没丘陵。火之微也,勺水可灭,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

    C.朱熹曰:“是从见闻处至不睹不闻处皆戒慎了,又就其中于独处更加慎也。”

    D.《贞观政要?规谏太子》:“勿以小恶而不去,小善而不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5.D6.A7.C(是释“慎独”的)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历史上的圣人有谁诗圣是谁,酒圣是谁,书圣是谁,游圣是谁,史圣是谁,文圣是谁,武圣是谁,兵圣是谁,谋  2020-06-08 …

名著阅读《西游记》1.在《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中,罗刹女为何不肯借扇给行者?而行者又用何手段解到假芭  2020-06-09 …

史圣是书圣是————————————————医圣是画圣是————————————————诗圣是——  2020-06-17 …

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  2020-07-08 …

圣奥古斯丁的“圣”是什么意思.圣奥古斯丁不是就叫奥古斯丁么.那个“圣”是什么意思.还有圣哲罗姆、圣  2020-07-12 …

阅读杂谈①阅读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如今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出现,为我们创造了各种阅读  2020-07-12 …

酒圣,文圣,史圣,诗圣,医圣,武圣,书圣,草(草书)圣,画圣,茶圣都分别是谁啊?怎么答案有些不同?  2020-07-26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理解发明就是理解未来教育神圣的使命在于传承文明,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由于  2020-12-08 …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材料一:国共两党的发展历史上有过合作与冲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  2021-01-11 …

乐圣是谁?我发现",乐圣是谁?我发现","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意思写  2021-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