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点是一副两联,字数相等,形式相称,内容相连,声律协调,对仗严谨,而且可贴,可镌

题目详情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对联,也称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其特点是一副两联,字数相等,形式相称,内容相连,声律协调,对仗严谨,而且可贴,可镌,可吟。
  (2)对联的渊源应该远溯到桃符。
  (3)传说,远古的时候,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查看万鬼,遇到为祸作祟的鬼,就用芦苇绳索捆起来喂老虎。
  (4)玉帝见他俩除害有功,便封他们为专惩邪恶的神仙。后来,人们一到春节为祈求平安、消灾免祸,就在家门前立大桃人:左神荼,右郁垒,还画老虎,悬挂苇索。
  (5)以后,为了简便,就把桃人改为桃板,在板上画神像,或写“神荼”、“郁垒”两神名字,悬挂在门的两边。这就是“桃符”--最原始的春联。
  (6)以上传说,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与对联的产生却有着渊源关系。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类,正式写春联,还是从后蜀孟昶(chǎng)的“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起始。因为他觉得挂桃板、悬门神来驱邪没有新意,就写了上面这副对联。这就是我国第一副春联,距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7)从对联的发展来看,对联源于偶句、律诗,少数源于骈文,而又脱离了古诗词独立形成一种民族文学形式,所以对联不同于“修辞知识”中的“对偶艺术”。 凡对联均系对偶,而对偶并不等于都是“对联”。 对而不联或联而不对者,绝不是对联。
  (8)对联发展到了明清两代,各类对联数量很多。明太祖朱元璋爱好对联,曾亲自为臣民撰联,联坛代表人物有解缙等。清代,大批联家出现,梁章钜(jù)著有《楹联丛话》系列。
  (9)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楹联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各种楹联活动广泛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同时,它为抵制丑恶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  )
A.对联
B.对联在我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C.我国最早的春联
D.对联的渊源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2.对联的渊源是(  )
A.偶句、律诗
B.神荼、郁垒
C.桃符
D.祈求平安、消灾免祸
3.谈谈你对文中加横线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5.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  )
A.桃符
B.神荼、郁垒
C.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6.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你认为最好的五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2.C3.凡是对联,都是内容相连的对偶句,句式对仗,讲究格律,而对偶的句子如果不讲对仗,上下句意思没有联系,就不是对联。4.引用传说、举例子、作比较;时间顺序5.C6.“略”。
看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按古诗“七律长征”,(1)《长征》的作者是(),写于()年(),对全诗进行总括的诗句是().(2)  2020-05-21 …

千山万水,谱写壮丽史诗;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如今,长征传奇已定格在历史长廊中,长征精神历久弥新,  2020-11-13 …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长征胜利时,毛泽东写下了著名诗篇“长征”,其中有“金沙水  2020-11-20 …

材料一200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  2020-11-24 …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长征精神。某班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  2020-11-26 …

永远发扬长征精神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千山万水,谱写壮丽史诗;不忘初心,踏上新  2020-11-29 …

千山万水,谱写壮丽史诗;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让我们跟随前人足迹,再走长征  2020-11-29 …

读图学史,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中长征的出发地点(城市)、三大主力会师地点(城市)。(2)红军征途中  2020-11-30 …

201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在长征中构成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  2020-12-01 …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