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是?北方民族迁往?中原汉族迁往?民族迁途的意义是?

题目详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是?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汉族迁往?民族迁途的意义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在北方,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纷至沓来,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这些民族政权,一般不管哪个民族居统治地位,大都与汉族世族阶级相联合;同时,在政权的组合上又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北方民族徙居中原,纷纷建立政权,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是:在中原地区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为各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杂居相处与通婚中,互相依存、互相吸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地,他们与汉族在经济、文化、语言、服饰、姓氏、习俗乃至宗教信仰上的差异逐渐缩小,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如至北魏后期,匈奴、羯、氏、羌等少数民族已不见于史乘,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也与汉族逐渐融合.到隋朝统一黄河流域,从北方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差不多都被汉族融合了,连鲜卑族也最终完成了汉化.当然,在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大背景下,必须要提的重要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建立北魏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他顺应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模仿汉政权建立了封建政治制度,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改胡姓为汉姓,改胡服为汉服,提倡胡汉联姻.其中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迁都洛阳,更可以直接地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这大大加速了胡汉民族融合.
在南方,自秦汉以来,就有不少华夏或汉族大批进入蛮族区、西南夷及岭南地区.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或迁往河西陇右,或随晋室南迁而偏居江左,甚至在传统的蛮、俚、僚、爨等族聚居区,也能看到他们的踪迹.与此同时,豫州蛮、荆、雍州蛮向北推移,爨人被征调内地,成为南朝的编户齐民.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以及不间断的武力征伐、联姻结盟和左郡左县的设置等多种渠道,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
看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回答有关民族迁徙和江南经济开发的几个问题:(1)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迁徙有两个高潮,一个是东汉末年  2020-05-15 …

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哪些可以体现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度,再从父系氏族向阶级社会过度的阶段的故事  2020-05-20 …

家庭教养模式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影响个体。下列家族教养模式影响因素中,属于纵向影响因素的是( )  2020-06-04 …

两条关于尊敬老师的名言!!!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中国历史学家司马迁)要两条关于尊敬老师的名言!  2020-11-05 …

校园少数民族问题案例分析题小艾,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学生.他同寝有两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室友小航和小龙,日常  2020-11-06 …

民族文化涵盖了历史,传统及民族风俗及民族心理,还有源远流长的价值观念积淀。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向心力和  2020-11-21 …

第七届海峡论坛6月14日在厦门隆重举行。本届论坛充分体现了面向两岸基层民众的方向,彰显了“两岸一家亲  2020-12-02 …

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即该亚的故事反映人类历史阶段是()A.母系氏族时期B.父系氏族时期C.母系氏族向  2020-12-22 …

在一个二级系统,为什么受激越迁中向高能级跃迁和向低能级跃迁的概率是一样的  2020-12-27 …

2011年3月10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西北方向两公里处发生里氏5.8级地震。面对天灾  2021-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