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

题目详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可以得出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
第二小问是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
故答案为:
(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
启示: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
看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古...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西周建国以后开分封诸侯国,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  2020-07-01 …

2.《吕氏春秋》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说:“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2020-07-14 …

请帮助解一道历史选择题《吕氏春秋》说:“周之所封400余,服国800”。《荀子》说:周立国71,姬  2020-07-26 …

《东周列国志》一书写《东周列国志》一书写的是西周结束至秦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  2020-07-28 …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上的国家每个国家都举一个让人类文明进步对人有贡献  2020-07-28 …

下列朝代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2020-07-28 …

《吕氏春秋》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说:“立国七十一,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实际上  2020-12-01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爱国么孔子周游列国,哪国看上他他就帮人家.商鞅是魏国人,在魏国施展不了抱负就跑秦国去  2020-12-24 …

我国奴隶社会依次序经历的四个时期是[]A.夏商西周春秋B.夏西周商春秋C.夏商西周战国D.夏商东周春  2021-01-20 …

我国奴隶社会依次序经历的四个时期是()A.夏商东周春秋B.夏西周商春秋C.夏商西周战国D.夏商西周春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