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

题目详情
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  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根据所学简要概括。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小问的因素,依据材料一“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说明西周疆域辽阔;依据材料一“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说明交通和通讯技术落后;依据材料一“大规模的‘封藩建卫’,属国…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反映出分封诸侯,建立藩屏拱卫王室,维护统治的目的.
(2)第一小问的历史依据,依据材料二“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反映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不休,因而实行郡县制.第二小问的特点,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有世袭统治权,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因而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就在于,郡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长官有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3)第一小问的角度,依据材料三康有为认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因而得出地方自治是强国之道,立国之本.依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可以得出地方自治是伸张民权的基础.依据材料三留学生认为“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即强调地方自治是发展民族工商实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保证.
第二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根据时间思考其背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瓜分狂潮,《辛丑条约》签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此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呼吁实业救国,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故答案为:
(1)西周疆域辽阔,交通、通讯等技术条件落后;通过分封诸侯,建立藩屏拱卫王室,维护统治.
(2)历史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不休.
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3)角度:康有为:地方自治是强国之道,立国之本;梁启超:地方自治是伸张民权的基础;留日学生:地方自治是发展民族工商实业、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保证.
背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张变法强国,实业救国.
看了 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