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时期(187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1899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01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万两,其中2400万两即占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时期(187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1899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01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万两,其中2400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贷款,从1874年至1911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亿英镑(约10.83亿两),到1911年,清政府垮台为止,共偿还了3230万镑(约2.04亿两),还有1.39亿镑(约8.78亿两)未偿还.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抗战已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抗战后一度恢复,可是内战使经济又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以国统区米价为例,1947年1月初,每担为6万元,6月份涨至50万元,7月份又涨至65万元.物价飞涨,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工薪阶层,如教师等.…最终导致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表明清朝末年政府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经济状况对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造成的共同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开支收入多达几千万两,收入的30%还要用来偿还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大量向外国借款,但却无力还清.可以看出清政府当时的收支是严重的入不敷出.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与解放战争使得中国经济迅速恶化,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财政金融极度混乱.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济问题成了政府极大的包袱,尤其是民国时期的物价飞涨使得民不聊生,民众对政府怨言极大,使得政府不但要承担民怨还要挽救恶化的经济,最终导致政权垮台.
故答案为:
(1)入不敷出.
(2)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内战.
(3)使政权丧失了存在的基础或成为政权垮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