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

题目详情
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①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注】  ①蓰:五倍。②蒸民:众民。③彝:常。
小题1:请选出下面对以上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分)
A.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具备了仁义礼智的本质,“善”是“在我者”,而非“在外者”。
B.孟子认为,按人们的性情是能够为善的,而有的人变得不善,不是天生资质的罪过。
C.文中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天性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是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所致。
D.孟子所说的“在外者”指的是诸如功名之类身外之物,即便求之有道,毕竟受“命”的支配。
小题2:综合两段内容,请简要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理解。(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
小题1:示例一: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主张人要向自身探寻这些美德,并且坚持不舍,就会成就“懿德”;而如果舍弃了,就可能沉沦为不善之人。
 示例二:孟子说过“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仁义礼智”是人本身具有的,而不是外部给予的,对它的探求,如果寻求就能得到,舍弃就会失去,那么对“仁义礼智”的探求就属于有益于得到的探求。


小题1:“或相倍蓰①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应理解为: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 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
小题1:“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是中心句,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即可。
看了 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的意思  2020-04-26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  2020-04-26 …

英语翻译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则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  2020-04-26 …

善问者和善待问者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发现的?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其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  2020-05-13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弃其步军乃阴使召孙膑B.庞涓恐其贤于己韩告急于齐  2020-05-13 …

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问  2020-06-15 …

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业,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  2020-06-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  2020-06-27 …

出言吐语勿忘有容乃大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的含义出言吐语勿忘有容乃大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还是善小不为  2020-07-14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一种道德的,乃至具备宗教唯纬度的社会运动。他所追求的不是以恶对抗恶,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