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李白登泰山后写了哪6首诗?

题目详情
李白登泰山后写了哪6首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诗意:李白《游泰山六首》新解
夏忠梅
(泰山学院教育系,山东泰安 271021)
[摘 要]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以游仙体来写山水,形成了完美的独特的诗歌创作范式.诗人采用了山
水实景与仙人仙境两条发展线脉绞结起伏,交相显隐的结构形式,展现了作者进行艺术构思的别具的时空意
识.从诗境表象上看,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
山,其意境深层则是籍寓了作者追求济世理想和自由人格而不得实现的一种彷徨无奈的惆怅情绪,这是本诗的
真正意旨所在.
[关键词] 李白;游泰山;赏析
[中图分类号] I207.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1122(2006)03 - 0013 - 03
[收稿日期]2006—07—18
[作者简介]夏忠梅(1950 -),女,山东平阴人,泰山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李白的《游泰山六首》为连章古诗,其中每一首都是一
个耐人寻味的审美境界.但通读全诗六首,细细咀嚼,却
能从更广阔,更深邃,更完美的意境中,欣赏到诗人为我们
描绘的一座雄浑壮丽的自然之山,一座奇异可感的神妙之
山,体悟出寄寓作者人生理想,人格向往的情感之山,心灵
之山.
泰山方圆四百多公里,体势宏大,"意想之所至,皆山
也"(张俯《岱志》).其景观雄奇,险绝,曲幽,奥旷之特色
俱臻.仅以登山中轴线而历,从王母池,一天门,中天门,
南天门,天街至玉皇顶,再及日观峰,月观峰,沿途凡峰崖,
涧谷,泉瀑,奇松怪石,名禽异花,云岚烟雾极目难尽,即或
为长文,亦觉语白言乏.而李白在《游泰山六首》中却能以
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目揽泰山万象于方寸,
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山水笔法绘出了有声画卷,显示
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
"四月上泰山",看似平叙交代时间,却暗蕴泰山时令
奇观背景.天宝元年,暮春时节,李白佩剑挂芦,抱琴捋
袂.从王母池开始登山了."石屏御道开",眼前的泰山诸
多峰峦如同扇扇屏风,次第打开,一条帝王封禅时开辟的
御道豁然而现.古御道有十几里之长,逶迤出没于峰峦涧
谷之中.诗人没有白描峰回路转.而是以遥思当年唐玄
宗封禅时的登途盛景赋笔."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於今满青苔."万千山壑,涧谷,碧蜂仿佛都在
尾随着皇帝御车马队的驰骋而飞动起来,寥寥几笔就形象
地表现了泰山山势"高远"而曲折盘旋上升的生动情态.
如果说盘道弯弯,层峦尽染是诗人对登山起步景色的几笔
渲染的话,接着诗人采用散点透视的视角,移步换景,从不
同层次以不同的"皴法"向我们描绘了沿途山水的奇险幽
秘.登泰山至中途,过中天门,曲折的盘路便为天梯般的
石阶代替了.仰望两侧,悬崖千仞,"飞流洒绝,水急松声
哀","北眺 嶂奇,倾崖向东摧".泉水若"飞",峰崖之高
可见,绝,巨岩累接,险峻难以登攀之状可想.泰山的高
泉飞流,不似庐山瀑布"静态"地"挂前川",而是遇崖迭挫,
进溅成珠,泼"洒"在层层悬崖之上,又聚汇成流潜入深谷,
水声也就融入松涛呼啸之中了.这是泰山独特的山水景
致.面北望去,山峦如扇,如柱,如剑,如兽,千奇百怪,那
处处悬崖都像要向东面歪倒下去,令人心僳.诗人顺手拈
来"倾","摧"二字,泰山之高险便活现了.诗人视点又下
移到涧谷,只见大大小小的岩洞嵌进崖壁,"洞门闭石扇",
巨石宛如扇扇石门又将洞府封掩起来.涧谷中岚气凝结
成的云团荡漾,急流,松涛在神秘的山谷中反复回馈延绵
如雷.这云,这雷,就像是从地底下直冒出来."地底兴云
雷",诗人摹景拟声,形象地衬托出泰山山涧之深之奇.这
又象山水画中的"深远"意境了.
诗人如同一位业务娴熟的导游,指引我们从登山所处
的不同位置,不同的视角欣赏泰山千姿百态的奇景,可谓
步步佳境.攀爬十八盘,登上寓天门,过天街,至极顶,"凭
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才真的进入"如出天地间"的大境
界了.东攀日观峰,"登高望蓬瀛","海色动远山",诗人看
到的是"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日观峰下的"云海"连
接洋洋东海,与泰山融为一体,极写泰山之阔大.伫崖北
眺,只见"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李白这里没有用摹
写"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
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公无渡
河》)那样壮大奔放的笔势,而是以线纹式的绘画手法表现
了黄河的另一种"窈窕"姿态.这既有黄河下游平缓铺流
的真实依据,也是从视觉形象上反衬出泰山之高.诗人抬
头平视,丛峦迭嶂之上"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虽是写
第10卷第3期
2006年9月
岱宗学刊
JOURNAL OF DAIZONG
Vol . 10 NO. 3
Sep1 2006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远望视点之实,却绘出了泰山"平远"奇逸之景.俯瞰脚
下,则是"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自下登山所仰见的万
千巨大峰峦,从这极顶望下去,却变得像人头"攒聚"在—
起,而条条涧谷更显得深不可测,令人大有"登泰山而小天
下"的感受.值此,诗人"精神似飞扬","如出天地间",身
心完全融化在无垠宇宙之中,神思驰骋,襟怀浩荡,不禁张
开双臂,"天门一长啸".这长啸令群峰震撼,这长啸令云
雾顿开,这长啸令"万里清风来".读诗至此,我们也仿佛
看到一位逸态凌云,吐纳天地精华的诗仙屹立泰山极巅的
傲岸形象.无怪乎一千多年过去,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
清风来"便成了泰山山顶的一大人文景观,令后人登此也
要或有所体悟,或附庸风雅地"长啸"一次了.
如果仅以上所析,诗人对泰山的描绘或只可作山水诗
高手而论,然而《游泰山六首》更独具艺术特色的是,李白
借助泰山神话传说,在诗中幻化出一个情节生动,亦真亦
幻的泰山仙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内容,拓展了诗的意境,增
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泰山历来有神仙出没的传说.《列
仙传》曾载仙人稷邱君为"泰山下道士".《神仙传》传说汉
孝武皇帝巡狩泰山曾遇"泰山老父",头上白光数丈,寿三
百岁.秦始皇羡慕的仙人安期生,更是怀揣"不死药"往来
于泰山和东海仙山之间.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惝恍渺冥,泰
山的山水雄奇神异,诗人将二者融为一体,就越发增益了
诗意的一种朦胧虚幻色彩,并由此诱使人们去憧憬神话中
的细节,去品味其中的绵绵幽情.
我们甚至可以象当今欣赏电视连续剧一样,在《游泰
山六首》中跟随诗人去游历一番泰山仙境.诗人登上高高
的南天门,东望蓬瀛仙岛,遐想联翩,似乎真的看到仙人居
住的金银宫阙,在大海波涛中"银台出倒景,自浪翻长鲸".
心弦激荡,仰面长啸,回响遏云,打破了天宇的宁静."玉
女四五人,飘飘下九垓",佩玉鸣环,皓齿微启,向李白亲切
致意.大概酒仙大名已声闻仙界,玉女赠给李白一杯流霞
仙酒品尝,又似乎是在探问:谪仙何故不再来修行,象我们
一样自由自在!"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李白长揖感
谢且显窘容.这"自愧"是谦辞,还是有难言之隐 "旷然
小宇宙,弃世何悠哉!"诗人是要放弃世事烦恼,随仙人而
去吗 显然,仙女的不期而至牵惹了李白的思绪.李白在
泰山之巅边赏景边思索之际,偏偏又遇到了一位"方瞳好
客颜"的羽衣仙人."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仙人没有
同他说话,只赠给他一卷仙书,即消逝在云霞之中了.诗
人拾起仙书翻阅,"其字乃上古",如同"鸟迹"一般,"读之
了不闲",不知所以.李白想等仙师归来指点迷津,等了半
天,可"从师方未还",唯有"感此三叹息".罢了,求仙难,
泰山美景却尽可赏心悦目.李白登上日观蜂,"凭崖览八
极,日尽长空闲","举手开云关",远观黄河玉带,正在惬意
无限之际,不知何处又转来一位"绿发双云鬟"的小仙童,
竟然"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诗人刚刚平静的心绪又
被打乱了.自己二十多岁辞亲仗剑远游,至今又是二十多
载,年华蹉跎,朱颜已谢.仕途理想既然不能实现,何不寻
求捷径修仙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仙童已倏忽逝.
看了 李白登泰山后写了哪6首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些关于《黄山松》的问题①在诗人的笔下,描写出了黄山松的哪些形象?②哪些诗句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  2020-04-06 …

轻叩诗歌的大门☆你都搜集了哪些诗歌?把搜集到的诗歌分类整理一下,填入下表.类别诗歌题目作者名句写景  2020-05-13 …

我们划着小船在西湖游玩,刚划到芙蓉花水塘旁,就有一群水鸟北京七四处飞散,真是太美了!写哪首诗  2020-06-19 …

语文问题中的"淡妆浓抹"已成了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的成语呢?(别忘了写上诗名字啊)  2020-06-21 …

江上渔者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古诗?TIP:如果还可以告诉我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里还有哪些是描写夏天的古  2020-06-23 …

《新月》本诗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着了么?  2020-08-03 …

写古诗的排比句写排比句.乡愁是哪个诗人的哪首诗,排5个.友谊是哪个诗人的哪首诗.排5个.  2020-11-26 …

记的有那么一个图上面能找出很多诗来是什么图啊忘了从哪看过了一个图片上写着好多字横竖念都是诗忘了从哪看  2020-12-21 …

月亮升起的地方这首儿童诗要赏析,就是说明白哪里写的好写得好悬赏加倍要这首诗体现了儿童诗怎样的特点,这  2021-01-15 …

《题杨州椫智寺》描写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写景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请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