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若不解其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文章最妙,是目注彼处,手写此处。 一 部 《 左 传 》 便 十 六 都 用 此 法 若 不 解 其 意 而 目 亦 注 此 处 手 亦 写 此 处 便 一 览 已 尽 《 西 厢 记 》 最 是 解 此 意 。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且住,却重去远远处,更端再发来,再迤逦又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出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西厢记》纯是此一方法。
(选自金圣叹《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有删节)
20.《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       依据唐代诗人       的《会真记》改编而成的一部杂剧。(2分)
21.从上述材料看,《西厢记》在创作上具有怎样的艺术特色?请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6分)一部《左传》/便十六都用此法/若不解其意/而目亦注此处/手亦写此处/便一览已尽/《西厢记》最是解此意
评分建议:每处1分。少于6处,见对给分;多于6处,见错扣分。
小题2:(2分)王实甫、元稹
评分建议:一处1分。若字形有误,该处的1分不可赋予。
小题3:(2分)不直接道出写作意图,而是通过多次曲折描写让读者自然感知。


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关键是要理解句子的大义,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信息来把握。一是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比如句中的名词《左传》、目、手、《西厢记》,代词如此法、其意、此处、此处等。二是这个句子的句子结构。抓住这些,本题断句也就容易了。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0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小题3:试题分析:先在语段中找出相关的信息,语段中有“《西厢记》纯是此一方法”,可顺此找到相关信息不难,然后翻译弄清这其中的意义:如此数次变换角度,都从远处写起,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道破时,立刻止笔,不再写出眼睛所关注处,而是让人从文外不经意地自然地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是概括出答案是难了点。
附参考译文:
写文章的妙法,是眼睛关注着彼处,手上却写着此处。一部《左传》,大部分就都用的是这个方法。如果不懂这个方法,眼睛关注着此处,手上也写着此处,那么文章就一览无余了。《西厢记》最是懂得这种方法。写文章的最妙的方法,是眼睛关注着此处,却不这么写,从远处写来,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点破时,就停住笔,再从远处写起,换个角度再写,再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点破时,又停住。如此数次变换角度,都从远处写起,一路曲折连绵写到快要道破时,立刻止笔,不再写出眼睛所关注处,而是让人从文外不经意地自然地感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西厢记》纯是用的这一种方法。
看了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我有几道六年级数学题不会请大家帮帮我,帮我解一下题第一大题.一个半径为2里面的铁片的圆形铁片,它的  2020-04-27 …

有一句名言,忘了?有上下两句,一句是说鸟儿是因为贪吃地上的食物才死的;别一句是说鱼儿是因为贪吃鱼耳  2020-06-28 …

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写一段话,围绕以下题目:一棵树,一只小鸟,一根用  2020-07-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好好的  2020-11-10 …

根据创设的情境要求,回答下题。一同学家遭遇不幸,全校师生解囊相助,捐款捐物。如果你作为师生代表前去慰  2020-11-24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一鹭图(明)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  2020-11-27 …

谁来帮我做下题啊?一.联系句子,填入合适的表示动作的词.晚饭后,爸爸(看)报,妈妈(织)毛衣,奶奶安  2020-12-06 …

数学专家请解下题第一题:i是虚数单位,i(1+i)等于第二题:函数y=sin(2分之T(念派)+2X  2020-12-08 …

谁来帮我做下题啊?一.把句子补充完整,读起来有诗情画意.例:小溪(匆匆走下山谷).1.小河()2.春  2021-02-02 …

谁来帮我做下题啊?一.怎么样?有什么感受?用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二.写出两句广告词.例: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