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漫话春联》,回答下题。漫话春联蒋有泉①春联,为辞旧岁、迎新春而作的对联。它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所谓桃符,就是悬挂门两边的两块木板

题目详情

阅读《漫话春联》,回答下题。

漫话春联

蒋有泉

  ①春联,为辞旧岁、迎新春而作的对联。它是由古代的“ 桃符 演化而来。所谓桃符,就是悬挂门两边的两块木板,上画驱鬼慑怪的 门神 。后来, 门神 逐渐被书写的 吉语 所代替,最后发展成了两句对仗的句子,这就是春联。多数人认为,春联最晚始于五代后蜀时期,代表作是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②春联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多为5 11 言,还常配以 4 个字的横批;一般用红纸书写,不裱直贴;内容多与迎新辞旧、喜庆吉祥有关。如迎春咏春: 新联一副报春讯;妙对两行传福音 。当春述志:    A    。抒发理想: 闻鸡起舞;跃马争春 。图吉祈祥:    B    。勉志修身: 无春不岁;有志成才 。行业吉语:    C    。结合干支: 乙星明亮春情动;酉殿辉煌瑞气生。 结合生肖: 昨夜金鸡辞我去;今朝玉犬叩门来 等。

  ③春联是对联的一个门类,所以也同样必须符合对联的格律。简单地说,春联的格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词语对偶,即:上下联,字句对等;上下联对应的字词,词性对品;上下联对应的词组,结构相同;上下联句读节奏一致。二是音调对立,即:上下联中,各相邻意节点上的字,音调平仄对替;上下联间,相对应的意节点上的字,音调平仄对立;上仄下平,即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三是形对意联,即上下联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主题。

  ④软笔书法,是春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人们历来推崇联墨合璧,要求作春联者,最好自己能把春联书写出来。当然,书写春联自有一定的格式规矩,不能想当然地随心所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自上而下竖写;先写上联(右联),再写下联(左联);上、下联字体、大小要一致;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字体;春联的横批,从右到左书写。

  ⑤贴挂对联也有讲究。由于对联一般都是竖写的,所以贴挂对联时,必须上联贴挂在右边,下联贴挂在左边(面向对联分左右)。

1.本文依次介绍了与春联有关的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以下三句放入原文第②段画横线处(只写序号)。

(1)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五彩云开祥气满;三阳运转惠风来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由于对联一般都是竖写的”句中“一般”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

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文中知识将下列龙年春联补充完整,并标出上下联。

玉兔辞岁回月宫(  联)________________(  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春联的起源、特点、格律、书写、贴挂。(2分)

  2.A.(2)

  B.(3)

  C.(1)(3分)

  3.“一般”起限制范围的作用,在句中强调了竖写对联是通常情况,不是绝对情况。(2分)。

  4.玉兔辞岁回月宫(下联) 金龙贺喜出东海(上联)(3分)


看了 阅读《漫话春联》,回答下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孙子兵法》中一句话的读音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这句话里的  2020-03-30 …

各带有“和”“合”字又与春联主题相符的两个成语  2020-05-14 …

一个地球,怎么会有几个世界?“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一个女人对我说过这句话后的两  2020-05-21 …

下列各项中与《三国演义》原著不相符的两项是()()(5分)A.“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  2020-06-09 …

请给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清江浦是“中国运河之都”淮安市主城区  2020-06-29 …

同一段话中的两句话。今日雪が降った。……………………雪は降っていなかった。一个用が一个用は,两个怎  2020-07-09 …

怎样把两句话里的两个词语用一段话合并到一起?具体看里面.今天的班会主题是“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而某  2020-07-13 …

怎样把两句话里的两个词语用一段话合并到一起?具体看里面.请把“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和“珍爱生命安全成  2020-07-13 …

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两处错误使其语义明确,符合原意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两处错误,““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  2020-07-13 …

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两处错误,使其语义明确、符合原意,并将修改后的这段话写在横线上。由于环境保护压力  2020-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