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舌尖上的浪费200O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亿人,是一年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题目详情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200O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亿人,是一年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节约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舌尖上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l)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当下国人重视“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和开展“光盘”行动的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舌尖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节约”,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两条方法论的建议。(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舌尖上的中国》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分)。③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3分)。(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现在我国每年“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的现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关注(4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人们开始重视“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和采取“光盘”行动,都是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3分)。③人们群众是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反对浪费、厉行节约”,要求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做个“光盘族”,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实践(3分)。(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立足实践。②发挥正确意识(正确认识或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③重视量的积累,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答出其中两点得满分4分) 解析
分 析:
(1)本题限定了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范围是“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途径、主体、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等具体角度并结合材料来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2)当下国人重视“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和开展“光盘”行动的原因,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来说,应该主要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角度结合材料展开叙述。(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学生而言应该比较容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设问上的“方法论的建议”这一要求,不要答成世界观方面的道理。只要答案符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即可。
考点:
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文化创新的途径、主体、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量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