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饮泉亭记明刘基昔司马氏①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饮泉亭记
【明】刘基
昔司马氏 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 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 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 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 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 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 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 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 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 ,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诚愈伯文集》卷六)
【注】①司马氏:代指西晋。②征士:不就朝廷征聘之士。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与刺史相先后卒:最终
B.人心之贪与廉, 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自:自己
C.而不 乎外假:借助
D.贪相承习为 故:惯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 物者也州司临门,急 星火
B. 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以 所为求若所欲
C.驱之以刀剑 不为不义屈幽于粪土之中 不辞者
D. 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而余亦悔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 
①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② 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③ 明而自信,笃也            ④ 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⑤ 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⑥ 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②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沽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
C.第③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D.末段指出以“贪”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僧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解析
【小题1】
分 析:
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内容大意可知,自:自从。所以选B。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分 析:
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前者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后者为介词,表比较。B前者为:像;后者为代词,“这”“这样”“如此”;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C均为表转折,却。D前者为代词,他的;后者为代指自己。所以选C。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分 析:
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②与吴刺史无关;④是作者对于“人之好名与好利”的议论;⑥是对吴以时品行的赞扬。所以选B。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4】
分 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吴刺史冒死饮泉”这一说法于原文无据。所以选C。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从前西晋有一个廉洁的官员,名叫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经过贪泉饮水,赋诗说:“古人说此水,饮一杯值千金。如果让伯夷、叔齐来饮,应当是始终不变心的。”后来吴隐之最终以其廉洁自律而终其一生。后人称道廉洁之士时,也一定会称(他)为“吴刺史”。元代宪副吴君任职广西时,把(贪泉边)的亭子命名为“饮泉”,是钦慕吴刺史的(缘故);而宪副的廉洁,最终可与吴刺史相提并论。至正十四年,宪副的孙子吴以时,拿着以前的征士京兆杜伯原所写的“饮泉亭”三个字,来征求我的意见(向我求取文章)。我过去看过前人谈论吴刺史饮泉的事,有人指责他矫情(或 “故作姿态” “掩饰真心”),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君子用自身的行为来树立榜样,能用来培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的,(大家)都应当看到并且学习,又怎么可以指责并讥讽他呢?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是上天决定的,不可以凭借人力争取就能得到的。然而做恶事或善事,却是由自己决定的。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所能改变的吗?假如那里有(一口)泉水,说是喝了的人会死,我却奋发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冒死饮用,死亡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怀抱必死的念头而勉强饮用,这就是矫情,这是没有好处而是沽名钓誉,那么君子就会指责并且不去做这样的事。大丈夫的心胸,要用仁义充实,要用礼仪确立,用刀剑逼迫却不被不义之行所屈服,面对如汤似火一样的险境而不被不义之行所撼动,那难道是一勺水所能惑乱和改变的吗?人们喜好名利,都是被外物所蛊惑,(好名与好利)只要有一样,那么(他)的操守就不能稳固,因而外物就能够改变他了。像吴刺史这样的人,我知道他决不是矫情来沽名钓誉的人,只因为他深知道义,明智而自信,忠心实意,所以(他)饮了泉水来昭示世人,让人知道贪婪与廉洁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借助外物的(力量)的,让那些表面上追求名声然而内心贪婪污浊的人,不能用借口来减轻自己的罪过,这就是所说的扶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真的是能够使愚顽的人开启心智,使懦弱的人变得自立,他的功绩不在伯夷、叔齐之下啊。番禺在岭峤之外,距离天子最远,所以在那个地方做官的人,能够放纵贪婪之心。贪婪互相沿袭,成为惯例,百姓没有可以归罪的对象,于是让泉水承担(这个罪名),(喝了贪泉之水的人会变贪)这是怨恨激愤的人的说法。吴刺史这种行为,不只是使岭外之民开始蒙受天子的恩惠,而且也让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百姓,是上天的子民;泉水,是苍天的赐物。一个刺史的职位如果能有合适的人(来担任),那么百姓与万物都蒙受恩赐。啊,真是伟大啊!吴以时崇尚高尚的气节,敢于直言,看见贪婪之人嫉恨如仇人,所以凡是有俸禄爵位的人,大多不能与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辈的风范,因此写了这篇记。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孙亮食生梅孙亮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  2020-06-17 …

选出语段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  2020-06-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  2020-06-20 …

二人并走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  2020-06-27 …

有老姥③遇劫于路,唱贼④,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⑤,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  2020-06-27 …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1—3题。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  2020-06-27 …

SOS紧急求救!^0^4孙亮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  2020-07-02 …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具送之。融见  2020-07-05 …

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  2020-07-12 …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  2020-0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