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08年崇文区)阅读《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王呈伟),完成14―16题。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

题目详情

08 年 崇文区 阅读《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王呈伟),完成 14 ― 16 题。

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文化普及中一次有价值的实践。

其实历朝历代注《论语》,释儒学的学者可谓太多,不过他们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以此来维护社会规范秩序;文化经典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宣扬统治者观点的浓重色彩,成为特权意识或统治观念的载体。当学者们蘸着时代的流行色去润色原著的底色时,文化经典的意蕴就自然而然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今天,就传播文化经典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是继承有汉以来的儒学,还是两宋之后的理学?抑或是上溯到先秦的儒家?

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学者把历史的真实和版本的故事嫁接起来,运用现代高度发达的资讯传媒,让视听大众走近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百家研读,百花齐放,有的结出些老百姓能吃的瓜果,有的只开些花儿让百姓看,有的只长刺;可批评家们像蜜蜂飞旋在花丛中,忙着采蜜,传粉,当然也有只会嗡嗡地叫来吸引人们视线的,春光乍现一片喧闹而繁忙的景象。不过学院派的学者大多坚守自己的学问准则,即使研究一辈子悟得其中一小部分,也只把这点心得变成大学课堂的讲义,不和老百姓搭界。因此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转播到老百姓可以拿来引用的层面,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学人必须作答的问题。

横向比较一下其他民族的经典文化传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他们的经典特别注重把道理的深意融化成生活的小事,而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尽量接近大众的生活,让百姓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经典中蕴涵的道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播的内容应当是重叙事而非强化理论的,重感悟而非强调灌输的,重生活而非学术表达的,重朴素而非刻意诗化的,重远播而非画地为牢的文化载体!而我们因为历史的厚重则使文化越来越深重,如此下去恐怕民族飞翔的翅膀就有承载不动的那一天,使民族文化经典沉寂成书馆的摆设。当文化滤去了历史的沧桑和传承的沉重,体现出一种平民思想和民主意识,相信传统文化的传播就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目前,电视上读经典已成为一种现象,一种视听大众避不开的文化话题。那种生动而非刻板的,生活而非学术的,平民而非精英的,普及而非个体的讲述方式,终使文化经典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歌其食”、“劳其事”的日子。其实大众的需求就是讲者把藏在书阁中的藏品以一种趣味性而非陈列式的方式展现给读者。

话说回来,目前的文化传播还只停留在热烈地回味民族文化经典的层面,要激发出人们关注现实的勇气和睁眼看世界的智慧,把解决现实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还须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普世教育家的情怀和本色。

14 下列说法 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用“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比喻无缘文化经典的老百姓,引出怎样传播经典的话题,生动形象,巧妙自然。

B .作者对于丹传播文化经典《论语》这一现象从文化普及层面上给与了恰当而中肯的评价。

C .作者对历朝历代诠释文化经典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给与了理性的分析。

D .今天的学者让视听大众走近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所用的方法是嫁接和借用,对此作者不以为然。

15 .今天学人中的“研读者”“批评家”“学院派学者”在传播文化经典中各自的表现怎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3 分)

16 .从全文看,今后我国知识分子在传播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应做哪些改良?( 4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4 . 答案: D

评分: 3 分。

15 . 答案: “研读者”百花齐放:有做得好的,能被老百姓引用,也有只追求形式的,还有一些歪批。( 1 分)“批评家”参与其中:有的忙着宣传好的做法,有的只是为了炒作自己。( 1 分)“学院派学者”则矜持自守。( 1
分)

评分: 3 分。共 3 个要点,每个要点 1 分。

16 . 答案:①滤去历史的沧桑和传承的沉重,体现平民思想和民主意识;②精选适合老百姓的传播内容;③增强讲述的趣味性;④加大普及力度,引导人们关注现实。

   评分:共 4 分。共 4 个要点,每个要点 1 分。

看了 (08年崇文区)阅读《我们应...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这些品牌在创立之初就有着明确的价值定位.不仅工艺精湛,更是与当时欧洲贵族的尊贵奢华相融合.  2020-05-21 …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20-07-01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文民”的道理.  2020-10-30 …

福娃、中华武术、长城、故宫等是中国文化的代表。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有更多的外国朋友领略它们的风采。  2020-11-22 …

为了更加直接、快捷和广泛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  2020-11-22 …

为了更加直接、快捷和广泛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进  2020-11-22 …

材料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  2020-11-28 …

建国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等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人民精神文  2020-12-09 …

建国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等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人民精神  2020-12-09 …

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工程,也是党中央实施的文化惠民五大重点工程之一。这一工程的实施  2021-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