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why2什么叫肽聚糖?它的化学结构如何?g+g-的肽聚糖结构有什么不同3s什么是磷壁酸?以及它的构造和功能4g-细胞壁外层的脂多糖lps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哪几种成分最为

题目详情
1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why 2 什么叫肽聚糖?它的化学结构如何?g+g-的肽聚糖结构有什么不同 3s什么是磷壁酸?以及它的构造和功能 4g-细胞壁外层的脂多糖lps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哪几种成分最为独特?类脂a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细菌学家 Christain Gram创立. 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此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为观察方便,脱色后再用一种红色染料如碱性蕃红、稀释复红等进行复染.阳性菌仍带紫色,阴性菌则被染上红色.有芽胞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的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正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的无芽胞杆菌都呈现负反应.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链霉素敏感.可根据革兰氏染色法鉴别不同菌种并对症下药. 染色原理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操作流程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去掉浮色. 4) 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分钟,倾去多余溶液. 5)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95%)或丙酮酸脱色30秒,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 6)用蕃红染液复染30秒,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即被区别开. 2,肽聚糖: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复合糖类.主链是β-1,4-糖苷键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糖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的杂多糖.在N-乙酰胞壁酸上接有肽链,不同糖链上的肽链交联后形成稳定的水不溶产物. 分子结构 肽聚糖骨架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lglucosamine简写G)和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简写M)通过β-1,4糖苷键交替相联而组成的线状聚糖链.M是在N-乙酰葡萄糖胺的C3位置上联结一个乳酰醚.就在M的乳酰基上,联结着一条由四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肽链.短肽链的氨基酸组成因菌种而异,包括不常见的D-谷氨酸、D-丙氨酸、L-二氨基庚二酸和其他二氨基酸;其中L型和D型氨基酸交替排列. 在革兰氏阴性菌,多半是两条肽聚糖的肽链直接交联,交联的肽链占肽链总数的50%.而革兰氏阳性菌则是通过另一条肽桥交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肽桥为五个甘氨酸组成的五肽,交联的肽链占肽链总数的 75~100%.立体的交联使肽聚糖形成多层次网状结构. 革兰氏阴性菌,因肽聚糖层次较少(如:大肠杆菌为3层,厚度约2~3纳米),交联程度较低,所以网状结构疏松;而革兰氏阳性菌,因肽聚糖层次较多(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约10层,枯草杆菌约20层,厚度可达10~50纳米),交联程度较高,网状结构紧密.这两类细菌在肽聚糖含量、厚度、层次和交联程度上的差别,再加上细胞壁其他组份上的不同,反映在染色性质,对溶菌酶敏感程度和物质透过性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3,磷壁酸 :(teichoic acid) 存在于一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类多糖.其结构特征是,以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的糖醇(甘油或核糖醇)为主链;一部分糖基多数作为侧链接在糖醇的羟基上,也可作为主链的一部分.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G+)菌细胞壁特殊组份,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主链是由醇(核糖醇或甘油)和磷酸分子交替连接而成,ce侧链是单个的D-Ala或葡萄糖,分别以酯键或糖苷键相连. 按磷壁酸所含的醇组分不同,可分为核糖醇壁酸(核糖醇-5-磷酸的聚合物)和甘油磷壁酸(sn-甘油-3-磷酸的聚合物). 根据其在细胞表面上的固定方式,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跨过肽聚糖层,以其末端磷酸共价连接于质膜中糖脂(例如二葡糖基二酰基甘油)的寡糖基部分.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不深入质膜,其末端以磷酸二酯键与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残基连结. 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粘液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 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性. 二 贮藏元素 三 调节细胞内自溶素(autolysin)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四 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五 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 六 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作用. 4,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由类质A、核心多糖和O抗原三部分组成. 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性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较弱,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内毒素耐热而稳定,抗原性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