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菩萨蛮晏几道赏析1声声泻尽江波绿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表达效果?2秋水漫斜雁飞分别形容什么?3从词中找出根据为什么说湘江曲是哀曲并加以证明

题目详情
菩萨蛮 晏几道 赏析
1声声泻尽江波绿 用了什么手法 写出了什么表达效果?2秋水漫 斜雁飞 分别形容什么?3从词中找出根据为什么说 湘江曲 是哀曲 并加以证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声声泻尽江波绿用了同感的手法,将听觉的音乐比作湘江绿波倾泻,流畅无碍.无形的音乐声,在词中化为有形有色的形象,既写出弹者演奏技术的高超,也写出了听者品音入微.2、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演奏者全神贯注. 斜飞雁:飞雁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与飞雁有联系,写弹筝女柔和自重的表情.3、词的上阙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下阙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只写弄筝的情态,而幽恨自见.上片歇拍两句,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从“纤指”二句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词之上片,着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飞雁在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与飞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末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的典故.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看了 菩萨蛮晏几道赏析1声声泻尽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好,“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  2020-07-29 …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  2020-07-29 …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  2020-07-29 …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  2020-07-29 …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  2020-07-29 …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菜根谭》  2020-11-26 …

阅读陈均《九江闻雁》诗,回答问题。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2020-12-15 …

《菜根谭》云,“风来《菜根谭》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  2021-01-16 …

《菜根谭》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2021-01-16 …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菜根谭》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