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①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②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③但是,这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①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②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③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④像上列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⑤只要来自生活,发诸其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⑥顾炎武引刘器之的话说:“文章岂有繁简耶?昔人之说,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

(1)给上面的文段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上面文段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明刘勰提出的“标准”。

B.只有提炼才符合“标准”。

C.提炼要来自生活,发诸其情。

D.繁简恰当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3)“但是”所带领的内容是由“________”至“________”。

(4)对“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不提倡“下笔时不字斟句酌”。

B.“提炼”指的是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C.“提炼”指的是对生活的真实再现。

D.“提炼”指的是将生活本身艺术化。

(5)上面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D

   2)C

   3) “这提炼的功夫……苦思苦索的功夫”

   4)B

   5) 引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