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湖畔夜饮丰子凯①前天晚上,我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

题目详情
(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
                                       湖畔夜饮
                                        丰子凯
  ①前天晚上,我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有客来访,名叫西谛,住在葛岭饭店.家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寻我去了.我想,西谛寻我不到,一定回旅馆歇息,当夜我就不去找他,管自睡觉.第二天早晨,我找他未遇,留了名片,请他正午或晚上来我家共饮.正午,他没有来.晚上,他又没有来.
  ②到了八点,我正独酌酩酊之余,西谛来了.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反而胖了,年轻了.他说我也还是老样子,不过头发白些.略略寒暄后,我问他吃夜饭没有.他说在湖滨吃了夜饭,--也饮一斤酒,--不回旅馆,直接来看我的.我留的名片,他根本没看到.我说:“我们再吃酒!”他说:“好,不要什么菜蔬.”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胧.宜于在灯前和老友共饮.
  ③家人端了一壶酒和四只盆子出来,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我和西谛就对坐饮酒.墙上正好贴着一首我手写的数学家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我觉得世间最好的酒肴,莫如诗句.而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直落明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的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了!
  ④我和西谛共饮,另外还有一种美味的酒肴!就是话旧.阔别十年,他沦陷孤岛,我奔走于万山中.可惊可喜、可歌可泣的话,越谈越多.谈到酒酣耳热之际,话声都变了呼号叫啸.谈到我的子女阿宝、软软和瞻瞻--《子恺漫画》里的三个主角,幼时他都见过的.阿宝和软软正在厢房里和弟妹们练习平剧,我就喊她们来“参见”.西谛用手在桌子旁边的地上比比,说:“我在江湾看见你们时,只有这么高.”她们笑了,我们也笑了.这种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谓“人生的滋味”(A),在这里可以浓烈地尝到.西谛叫阿宝“大小姐”,叫软软“三小姐”.我说:“那些画,都是你从我的墙上揭去,制了锌板在《文学周报》上发表的.你这老前辈对他们小孩子又有什么客气?依旧叫‘阿宝’‘软软’好了.”大家都笑.人生的滋味(B),在这里又浓烈地尝到了.我们 就默默地干了两杯.
  ⑤我回忆起二十余年前的一件旧事,有一天,路遇西谛.他拉住我的手说:“子恺,我们吃西菜去.”我说:“好的.”我们走到晋隆西菜馆楼上,点了两客菜,外加一瓶白兰地.吃完后,服务生送账单来.西谛对我说:“你身上有钱吗?”我说:“有!”摸出一张五元钞票,把账付了.于是一同下楼,各自回家--他回闸北,我回江湾.过了一天,西谛到江湾来看我,摸出一张拾元钞票,说:“前天要你付账,今天我还你.”我惊奇而又发笑,说:“账回过算了,何必还我?更何必加倍还我呢?”我定要把拾元钞票塞回去,他定要拒绝.坐在旁边的同事刘薰宇,过来抢了这张钞去,说:“不要客气,拿去吃酒吧!”大家赞成.于是号召了七八个人去吃酒,直到烂醉.此情此景,憬然在目.这岂非人世难得之事!我们又浮两大白(注:痛饮两大杯.
  ⑥夜阑饮散,春雨绵绵.我留西谛宿在我家,他一定要回旅馆.我给他一把伞,看他高大的身子在湖畔柳荫下的细雨中渐渐地消失了.我想:“他明天不要拿两把伞来还我!”
                                                三十七年(1948年)三月廿八日夜于湖畔小屋
                                                                (材料出自《静观尘世》)
(1)第③段说“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丰子恺的散文语言如同其漫画,往往寥寥数笔,生动而富于情趣.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
①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
②我想:“他明天不要拿两把伞来还我!”
(3)第④段两处提到“人生的滋味”,含义有什么不同?
(4)本文题为“湖畔夜饮”,却在第⑤段写到二十余年前的一件旧事.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5)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作者把诗、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与朋友话旧,当作和西谛共饮时的美味酒肴,情真意切.
B.第①段中“正午,他没有来.晚上,他又没有来”,表明作者热切盼望和焦急等待故友来访的心情.
C.第④⑤段末尾说“默默地干了两杯”“又浮两大白”,写出了老友相逢、把酒话旧时情绪越来越悲伤的情形.
D.全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月色、潮水、微雨等景致,为故友重逢夜饮营造出自然、温馨、诗意的氛围.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第③段写“我”和老友西谛对坐饮酒的场景.苏步青的诗正如文章中所言“滋味尤为纯正,直落明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而且这首诗正好可以表现当时与老友吃饭的情境.作者认为“世间最好的酒肴,莫若诗句”,有这么能够贴切表达自己情感的诗句作伴,因而他觉得酒味特别好.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言行的修辞手法.
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石凳在等“我”,营造出温暖亲切的氛围,表现出作者有朋从远方来的喜悦.
(2)句与前文中西谛还给“我”双倍钱的事件,突出了西谛的真诚老实和“我”的率性幽默,也表现出友人间玩笑的温馨.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把握关键语句,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A处:上文写到西谛回忆起早年见到“我”的女儿们的场景,作者想到现在的自己和老友都已步入中年,感叹时光飞逝,感到“半甜半苦,半喜半悲”的人生滋味.
B处:上文写到西谛对“我”的女儿们的称呼从“大小姐”“三小姐”改回“阿宝”“软软”,表现出作者与老友多年友谊的深厚自然,不受到繁琐礼节的约束.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散文写作特色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中所提到的事情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理解往事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
作者在第⑤段写西谛还双倍钱的旧时趣事,呼应上文的“我和西谛共饮,另外还有一种美味的酒肴,就是话旧”,使文章联系更加紧密;友人重逢,叙旧本就是必不可少的话题,通过叙旧来怀念往事,回忆一起的美好时光,这符合逻辑;同时还能使西谛这个形象更加的完善,更能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旧事表现出西谛的憨厚可爱,隐含描述了作者和西谛关系这么好的一部分原因,表现了友人之间豁达深厚的情谊,同时使文章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背景,使文章更加的完善,也为文章增添了一分生趣.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A项,文中提到“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味同嚼蜡,唾弃不足惜”,说明这些下酒菜并不美味,作者和友人实际上是以诗句和旧事下酒.选项分析不正确.
B项,作者写“正午,他没有来.晚上,他又没有来”,反复强调作者焦急盼望老友的到来的心情.选项分析正确.
C项,作者在上文写到旧时趣事,感到那是“人世难得之事”,觉得非常畅快,从而痛饮两大杯,并非感到悲伤.选项分析不正确.
D项,文章景物描写笔墨并不多,不能说是“浓墨重彩”.并且文末“夜阑饮散,春雨绵绵”等句并非营造温馨诗意的氛围,而是衬托了作者与老友离别的伤感.选项分析不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分析正确的一项.
故选:B.
答案:
(1)①苏步青的诗直落明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作者很喜欢;②诗中表达的辛酸之余与友人共饮欢聚的内容,正契合作者与西谛旧友相逢的情境.
(2)①运用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赋予石凳人的温情,读来亲切而温馨.②照应前文加倍还账的内容,凸显西谛的憨厚和“我”的率真之情.
(3)A处:作者和友人都到中年,喜看孩童成年,感伤自己韶华已逝,因而有半甜半苦、半悲半喜的滋味.(1分)B处:历经沦桑之后,友情纯正自然,不拘礼节,彼此温暖的滋味.(1分)
(4)①酒逢知己,“话旧“本是与西谛共饮的美味酒肴.②旧事里同事故友的真挚情谊,为文章增添人情之美.③用漫画式幽默将西谛的憨厚率真刻画得惟妙惟肖,丰满了西谛的形象.
(5)B
看了 (三)阅读散文,完成16-2...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