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沈从文:在天为云在地为水柳已青沈从文在青岛的太平角和昆明的翠湖,经常昂首观察天上的云,低首静观地上的水。他在《水云》中写青岛海边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沈从文:在天为云 在地为水
柳已青
    沈从文在青岛的太平角和昆明的翠湖,经常昂首观察天上的云,低首静观地上的水。他在《水云》中写青岛海边的静思:“地上一切花果都从阳光取得生命的芳馥,人在自然秩序中,也只是一种生物,还待从阳光中取得营养和教育。因此常常欢喜孤独伶俜的,带了几个硬绿苹果,带了两本书,向阳光较多无人注意的海边走去。”
    我觉得沈从文这一生,好似水云:在天为云,在地为水。虽被大风改变形状,但内心不变,终究是水做的。
沈从文被时代的风暴吹折为上下半生,上半生是文学家,下半生是文物专家。1949年之后的沈从文远离文学,焉知非福。他过得隐忍低调,谨小慎微,即使这样,仍未能安然逃脱。读他谈文物的文章,行文流畅,颇有文采,毕竟是出自文学家之手。这些文章的背后是深深的孤独、远离时代的平静。不管是文学家还是文物专家,沈从文不改其书生本色,对文化的热爱,渗透到他的血脉之中。
    当年沈从文飘荡在北京,在零下十几度的房间写作,没有食物吃的时候,就饿上两三天。沈从文经常盖着棉被,一只手捂着流鼻血的鼻子,一边写作。是郁达夫、徐志摩、杨振声帮助他度过人生最寒冷的冬天。从1929年开始,沈从文以蜚声文坛的作家身份进入中国公学教书,到1949年因遭遇精神困境自杀未遂从北京大学退出,这20年间,他一直以写作教书为生。文学家在小说中随心所欲进行创作,超脱生死,但在现实中,无法预知人生的下一步会遭遇什么。在新文化运动的余韵中,沈从文漂在北京时,他无法预料到自己会成为文学家;他成为文学家之后,无法预料到会在时代的变革中改行,无法预料到后半生的荣辱浮沉。
    正因为沈从文所经历的一切,带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悲剧色彩,所以他成为审视作家与时代的一个样本。张新颖的新著《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九四八~一九八八)》,是我们进入沈从文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张新颖特意将沈从文的这一段话放在开篇:“一些生死两寂寞的人,从文字保留下来的东东西西,却成为唯一联接历史沟通自我的工具。因之历史如相连续,为时空所阻断的情感,千载而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这显然是沈从文在整理那些无人问津的文物之时,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正是这种思悟和感情,沈从文赋予文物以生命力。说起来,文物比人更长久,文学作品比作者本人更强大。沈从文意识到这一点,功名显赫,财富万千,终究是一时的,化为尘,被一阵风带走。所以,沈从文能够沉静而专注地做文物的整理和研究工作,他沉重的肉身为时代的风暴所左右,载浮载沉,但他的精神有一种顽强的定力,超脱时代,淡泊名利,断断续续做完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张新颖特意说明:“我写沈从文的后半生,不仅要写事实性的社会经历和遭遇,更要写在动荡年代里他个人漫长的内心生活。”《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借助沈从文的书信、文集等文字材料,构筑了沈从文的精神史。个人足迹与精神轨迹,时代环境与思想转变,政治运动与内心变化,全在书中呈现。个人与时潮的冲突,“信”与“思”的冲突,“事功”与“有情”的冲突,未能忘情文学创作“写”与“不写”的冲突,一一读来,都让人感慨万千!
    读《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一个问题在脑海萦绕不去,沈氏悲剧是怎样形成的?有没有别的道路可以选择?沈从文的自杀和转行,和曹禺的忧郁和落寞,巴金的沉思和随想一样,构成1949之后作家生存之样本(沈从文在给黄永玉的信中称自己“是一个牺牲于时代中的悲剧样本”)和谜案。
    1949年1月,“历史正在用火与血重写”,当众人兴高采烈地迎接北平的解放之时,沈从文的神经已发展到“最高点”上,“不毁也会疯去”。他翻出了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写了一段感慨,其中四字为“人生可悯”。经历过自杀事件后,向死而生的沈从文,隐忍,沉默。到了上世纪60年代,“经常在‘斗争’的呼声中如临深履薄,深怀忧惧,不知如何是好”。
    晚年沈从文的老泪,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九八五年,有记者访问沈从文,他谈到打扫厕所的那段经历,女记者说了句:“沈老,您真是受苦受委屈了!”沈从文顿时嚎啕大哭,泪如雨下,张兆和像哄小孩一样,又是摩挲又是安慰,才让他安静下来。读到这样的细节,只能说“人生可悯”!夫复何言?
【相关链接】
    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来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沈从文在解放后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虽远离了文学,但也是一种福气,他以宁静淡泊的心态,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影响。
B.沈从文的一生大致以1948年为界分为上半生和下半生,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在现实中遭遇了精神的困境,当他埋首无人问津的文物时,却从中汲取了营养和教育,获得了心灵的平静和重生。
C.沈从文一生的荣辱浮沉折射出个人与时代的冲突,成为审视作家与时代的样本,这样的样本还有许多,通过研究这些样本,可以感受作家在时代洪流中的悲剧色彩。
D.张新颖的著作《沈从文的后半生》一书的全部价值就在于通过沈从文的书信、文集等材料构筑了沈从文的精神史,为我们进入沈从文的内心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
E.1949年1月,在众人兴高采烈地迎接北平解放时,沈从文却选择了自杀,这说明沈从文的性格消极悲观,思想保守,无法接受新时代,这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2)为什么沈从文说自己“是一个牺牲于时代中的悲剧样本”?请简要分析。
(3)文中哪些事情能够表现沈从文的“人生可悯”?试举例说明。
(4)作者说“沈从文这一生,好似水云:在天为云,在地为水”。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项“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影响”错误;E项沈从文在1949年自杀是因为在个人与时代的矛盾冲突中遭遇了精神困境,“不毁也会疯去”,这并不能说明沈从文的性格消极悲观,思想保守,无法接受新时代,而且沈从文的人生悲剧最主要的原因是时代原因,而非性格原因.D项“全部价值”表述不准确,展示“事实性的社会经历和遭遇”也是其价值.
(2)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时代的角度进行概括.此题的题干是沈从文说自己“是一个牺牲于时代中的悲剧样本”的原因,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时代的角度进行概括.
(3)此题的题干是沈从文沈从文的“人生可悯”的表现,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不同的时段的角度进行概括.
(4)此题表面看是试分析句子“沈从文这一生,好似水云:在天为云,在地为水”的含义,实际上是分析专注的人格魅力.注意先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答案:
(1)BC
(2)①在动荡的时代中沈从文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带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悲剧色彩.
②)沈从文的悲剧是那个特殊的时代所造成的,在文革中,他被逼改行,遭受了批斗和迫害.
③沈从文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成为审视作家与时代的一个样本,如曹禺、巴金等文人都有与他相似的悲剧.(每点2分,共6分)
(3)①北漂时挨饿受冻流着鼻血从事写作;
②1949年北平解放时遭遇精神困境,倍感绝望,自杀未遂;
③60年代经常在“斗争”的呼声中如临深履薄,深怀忧惧;
④文革中打扫厕所的屈辱经历给他留下永远的伤痛,晚年回忆时嚎啕大哭.
(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4)①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在时 代的风暴中沈从文身与心的矛盾.(2分)
②云无常形,易被风改变形状.“在天为云”指沈从文沉重的肉身被时代风暴所左右,载沉载浮,身不由己,在绝望中被逼得自杀,在无奈中被逼得改行,一生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3分)
③水有韧性,包容一切;水有灵性,滋育万物.“在地为水”指沈从文的性格隐忍低调,谨小慎微,内心在遭遇精神困境之后依然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生的力量,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具有顽强的定力,超脱时代,淡泊名利,保持了心灵的纯净.(3分)
(从身心两方面思考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问白云白云般的云朵,你为什么不下来?如果你下来了,雪山不就多了一座吗?白云  2020-05-13 …

请对出下列对联1.白云观中观白云2洞帘水挂水帘洞3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4请对出下列对联1.白云观中观  2020-06-11 …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  2020-06-13 …

(15分)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  2020-06-15 …

语文高手请进请根据短文,在括号里填出恰当的成语鹰与云雀云雀一下子跳到鹰背上,啄起它的羽毛来.鹰难受  2020-06-2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  2020-06-26 …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  2020-07-12 …

南霁云①威武不能屈[唐]韩愈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  2020-07-23 …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  2020-12-02 …

中国科考队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千米的科学探险考察,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