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登泰山记于坚①虽然这个时代最时髦的登山方向是朝着海拔去,朝珠穆朗玛去,朝阿尔卑斯去。但泰山依然是中国最伟大的圣山,至少在普通人心目中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登泰山记
于坚
    ①虽然这个时代最时髦的登山方向是朝着海拔去,朝珠穆朗玛去,朝阿尔卑斯去。但泰山依然是中国最伟大的圣山,至少在普通人心目中。登泰山不难,不必有什么登山装备,甩着两只手,最多在山门那里花5元钱买根竹手杖。泰山的一个意思,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登上去。“泰,安”《字汇》“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庄子•庚桑楚》“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此山如果不泰,而是奇险危绝,那么大多数人是爬不上去的。比如华山,现在旅游的人多了,因为开通了缆车,过去能够登上去的,基本上是探险家。泰是一种普遍广大深厚永恒的定力,共享的范围广阔。所以登泰山是一种赶庙会式的活动,红男绿女、南腔北调、扶老携幼,浩浩荡荡、摩肩接踵,不是去探险,而是回家,回到某种永恒的怀抱中,安于泰。所以《公羊传》说:曷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润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
    ②上泰山的路有很多条,只有孔夫子的老乡--本地居民知道。大多数游客都只有走用石阶修起来的,要收门票的这条。泰山本是舒缓陡峻地势不同的,登山的直线一修,山势就成了一直达山顶的陡坡,省略了原始山路的七弯八拐,时间也快多了。但许多路段很无趣,石阶一蹬接着一蹬,登山者喘气喘得像是在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年轻人还要比赛,最短时间抵达山顶成了登山唯一目的。我估计孔子当年登山,必是依着山势,之字攀登,“仁者乐山”如何乐得,乐的就是它是山,山有山的路,要在林泉松壑之间绕行,顺着地势,它高你高,它矮你矮,它平你平,它陡你陡;它雾出高岫,你拨雾而深,它泉过低谷,你涉水而湿;水一样地随物赋形,顺着山之路,而不是一条强行霸占的直线,泰山没有这种直线。登顶也不是唯一目的,对山势本身的体会才是登山之乐。现代人虽然不登珠峰,但心思与登山队员还是一样,只盼着登顶这条“拯救之道”,而忽略“途中”。更快的,还可以直接坐车子到山腰,再乘缆车,几分钟就可直奔山顶,省略了泰山。泰山之顶,如果不是盖了许多庙宇,原始的样子,最高处就是几块枯石,就像失去了头发的秃子。
    ③我们一行,也逃不脱“抢占制高点”这种时代哲学的影响,第一日上山就错过了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石刻,那石刻在登山直线的一侧,旁枝逸出处,泰山的一条缝里面,秘藏于松树之间。眼见行人个个低头赶路,就担心自己走慢了泰山就要被高速列车运走似的,错过了“圣经”。
    ④当我在一个春天抵达泰山时,发现它其实草木葱茏,流水潺潺,满山鲜花,松、柏、柳、杨、槐、梧桐、瓦松、山柳、花楸、垂枝朴、石竹、麻栎、海棠、野樱花、核桃树、枣树、杏树、桃树……万木林立,山谷苍翠。飞禽走兽想必也是有的,只是躲着我们。最美的是山北的泰山美人梨,正大群大群地开着花,像是刚刚下了一场小雪。山谷中到处是敦实的美石肥岩,深厚浑圆,其间溪流潺潺,山景柳暗花明,峰回路转,雾去云生,真是一座可以颐养生命的灵山。据说历代帝王来泰山封禅,都要“食素斋,整洁身心”,素斋,就是大地的原生态,生命的本源。齐鲁大地,呆板的大平原上忽然出现这样一座天赐的花果松柏清泉美石之山,那就不仅是给养,也是启示。世界已经如何,世界应当如何,泰山是一种准绳。道法自然不是乱法,上善若水,法的是泰山。“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如果荒山绝岭,大漠孤烟,孔子大约也生不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的哲思吧。这就是“泰”。
    ⑤一路上的文人刻的字,大都在歌颂孔子。我以为山顶大约也是孔庙独尊,却不独孔庙,还有佛寺、道观、土地庙、祭天台……诸神共享山头,并未独尊孔子,泰山依然诸神共处,这也是泰山一泰。
    ⑥这时,有个老者背着香挤进庙里,要借个火点香,持火炬的小伙子硬是不给他点,要收钱。老人给了钱,才点着了香。2000年过去,孔教居然式微,日薄西山。“礼失而求诸野。”文明并非只有直线前进一途,“求诸野”也可以说是回到开始,轮回。历史上先例不少,比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就是从发现希腊重新得道。比如宋儒,也是回到孔子,重新说法。
    ⑦下山途中在农家餐馆用午膳。据说泰山上可食用的野菜有50多种。
    ⑧咏而归,小歇时瞥见路边有牌子指示通往经石峪的路,就离开直线拐了进去。谷忽然露出底,是一大片平坦的花岗岩,《金刚经》就刻在上面。雄劲飞扬,仿佛刚刚镌入,
不知道是谁写的,书者已逝,继续将这些字往深里刻或者磨去它的,乃是泰山。
    ⑨沉默良久,咏而归。
(选自《读者》2012年17期,有删改)(1)作者在第②段中想象孔子登山的情形,有何用意?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泰山”之“泰”的内涵。
(3)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描写了泰山春景,请简要赏析其表达特色。
(4)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登泰山记》饱含情感张力,试探究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语段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本语段内容上写了孔子登山的情形,表现孔子顺乎自然,注重登山过程之乐.结构上:结合前面对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里是引出下文对现代人急功近利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之乐的批判,并形成对比.
(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文中重要的句子进行分析.根据文中的相关句子,“泰是一种普遍广大深厚永恒的定力,共享的范围广阔”,文章的第四段画线的句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就是‘泰’”,可知这里“泰”包含三层意思.
(3)分析表达特色,首先要熟悉表达技巧有哪些.答题时写指出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再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及体现的情感.本段涉及的表达技巧有:选取典型景物、虚实结合、视听结合、比喻、拟人等.
(4)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的而不是单层面的,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动机、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情合理.本题的作答围绕“登上”,可以从登上所见之景、登山对的人、登山的方式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内容上:写了孔子登山的情形,表现孔子顺乎自然,注重登山过程之乐.结构上:引出下文对现代人急功近利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之乐的批判,并形成对比.
(2)①“泰”是平易永恒,广泛共享;②“泰”是丰富多样,供养众生;③“泰”是兼容并包,和谐共处.
(3)作者选取春天山间花、木、溪、石等代表性景物,有点有面,虚实结合,视听兼顾.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泰山生机勃勃的绚丽春景,使人如临其境,流露出作者对泰山春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4)①对泰山美景及其所蕴含文化的喜爱赞美之情;②对孔子登山方式及生活态度的赞赏之情;③对现代人浮躁、急功近利心态的否定与批判之情;④对孔学式微,礼教缺失的忧虑之情;⑤对自然永恒,而个体人只是匆匆过客的怅惘.
看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