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道德经的真正含义何以为道,何以为德,道与德如何来分开来理解,把握清净,循道归心,无为而无不为,即证心本无心,道也非道!又该如何理解

题目详情
道德经的真正含义
何以为道,何以为德,道与德如何来分开来理解,把握清净,循道归心,无为而无不为,即证心本无心,道也非道!又该如何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无为而无不为:出自《道德经》
四十三章 科学与哲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为学:向外追求学问,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技术知识.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为道:向内追求智慧,通过默修开启潜意识.日损:一天比一天减少.
不断地学习研究外在的科学技术知识,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炼道德功,开发潜在的智慧,自我主观意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至自我意识完全符合客观规律.自我意识完全符合了客观规律,自我也就取得了无所不为的大智大慧.
“为学”能够直接地给人类带来显而易见的实实在在的利益.现代教育的内容就属于“为学”的范畴.而老子的“为道”即道学则是现代教育还没有真正涉及到的内容.老子的“道”既是智慧的大厦,又是通向智慧大厦的道路.“为道”就是追求智慧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道学就是哲学,因为它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传统哲学的课题是建立在单纯地对概念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的,而不像道学是建立在默修实践基础上的,这是传统哲学的最大弊端.也正是这一弊端,导致了哲学至今处于困境之中.我们知道,“道”首先是一种境界,而这一境界是跳出了自我的圈子,跳出了有形世界的圈子所进入的客观存在的忘我的、无形的心灵的境界.要想进入这一境界,只对概念作深入细致的逻辑分析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是要达到哲学的目的,获得大智大慧,非得进入这一境界不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在现象世界中摸索,是不会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真面目的.所以,哲学只有统一到老子的道学上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哲学.
关于智慧,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神才具有的,他所说的神其实就是人的心灵.我们注意到,在《道德经》中,老子把一个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我”代表真我.智属于自我,是显意识、个体意识.智,知于表面现象,形成于后天.用自我之智看问题,只能是以物观物.以物观物则流于主观片面;慧属于心灵,是潜意识、集体意识.慧,明于道,形成于先天,但需要后天之智去开启、凝聚.用心灵之慧看问题,则以道观物.以道观物则客观全面.未体道之人,灵受制于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慧就不能形成.智知于现象,慧明于大道,只有魂与灵和,智慧才能形成.如果说,自我只是大自然的半成品,并非完人,那么,道学就是指导自我由半成品向成品过渡的学问.超越自我,解放心灵,开发潜意识,使认识的主体由自我变为心灵,这就是道学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成为大自然的真正强者.
关于哲学的方法,传统哲学的方法是怀疑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推理法等等,而老子哲学的方法是“损”.损就是破除自我主观意识,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破我执”.损是扬弃,扬弃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使主观反映客观.“损之又损”,就是否定之否定.损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端正意识、肯定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强身健体的过程,因为,德是否正确,是依靠身体的健康状况来检验的,如果在练功实践过程中,身体得不到健康反而走火入魔,以致于出现自杀、杀人等现象,这就证明已经走到邪路上去了.
另外,“损”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不过这里的认识是对自我的认识,实践也是自我的默修实践.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是认识的客体,只有首先认识自我,才能把握真理,认识世界.认识的正确与否,又必须通过默修实践所带来的身心健康状况去检验.正确的认识对练功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否则,就会给身体带来灾难.“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直至坐入道境,获得真正的解脱.
一切学问必须一定于我有益才是真正的学问.科学能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解决现实的诸多实际问题.哲学则必须首先给我们带来身心健康.倘若一个哲学工作者,不能使身心健康,反而头痛感冒、大病小灾的不断,那么,智慧也就无从说起.
看了 道德经的真正含义何以为道,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却看妻子愁何在的翻译?翻译以下句子:1、却看妻子愁何在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又何间焉4、今日之  2020-04-06 …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  2020-06-18 …

对联居心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上联:下联:居心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说明一下:请对上联.这是一关公庙门  2020-06-20 …

起于凡,而非凡应该如何正确的理解某大学论文标题!哎又是一篇不知道如何应付的论文标题!如果解释的非常  2020-07-03 …

一、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二、联系实际说  2020-07-10 …

用你又不是...又何必那么..造句...是一种植物三个字的..两个字例如:你不是仙人掌又何必那么坚  2020-07-22 …

如果遭遇燃油耗尽车辆抛锚时该如何正确处理?开车上路,我们都遭遇过油箱报警的窘境。小编曾经就因为在郊区  2020-10-29 …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夫一麇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  2020-11-22 …

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横线,然后改正。人生何其短暂,如流星之于夜空;生命何其悲微,  2020-11-26 …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夫一麇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