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秦淮河上寻桨声文瑞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

题目详情
秦淮河上寻桨声
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扬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选自2006年第9期《散文选刊》)(1)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这有何作用?
(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
②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
(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秦淮河感受的变化。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秦淮河上寻桨声”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画线句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可以分析该句的意思,运用的手法;从结构上来说,可以看其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根据不同的位置分析不同的作用,在开头的,可以分析为点题、铺垫、伏笔、引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等;在中间的,可以分析为承上启下、过渡等;在结尾的,可以分析为深化主题、回扣标题、呼应开头等.文章开头运用杜牧的诗句,引出文章描绘的对象,说明过往的前淮河独特的历史地位以及其背后的繁华.另一方面,秦淮河作为古典文化的象征,运用这个内容,增加文章的厚重感,表达作者的感情.
(2)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含义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该句子中有没有具有象征含义的意象出现;二、句子中有没有指代很强的代词出现;三、句子中有没有比喻句,其中隐喻要格外注意;四、有没有言外之意;五、是否是一个表意矛盾但又不矛盾的句子.第①句通过这样一种回环的句式,写出诗歌与秦淮河千丝万缕的历史关系.第②句让商业世俗化的语言,直接生动表述秦淮河的历史地位和功勋.
(3)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或主旨)的基本能力.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此类题目的规范回答: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或全文)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或句子),第三步整合答案.作者对秦淮河的变化每个时期是不一样的,但都十分形象,从喧嚣到古韵消失再到充满浓郁的商业价值,表现其对于文化漠视的担忧与伤感.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首先明确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文本和现实进行分析.探究句子含义首先明确句子和内容,然后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情感,注意探究情感时首先要结合文本,然后结合现实,做到观点鲜明,表述合理,语言简明.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弄懂“秦淮河上寻桨声”的含义.这实际上需要理清“桨声”在文中的含义及独特的韵味.

答案:
(1)引出文章要描写的对象,说明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个热闹繁华之所(1分);表达作者的向往之情,为下文对秦淮河的情感变化蓄势(2分);增添了文章诗意(1分).
(2)①自古及今,涉及秦淮河的诗歌很多,人们可以从诗中了解秦淮河;秦淮河就如同诗歌一样曼妙无比.(2分)
②秦淮河以商业运作古文化,使它原有的文化风味扭曲变形,给人以艳俗的感觉.(2分)
(3)少年时期的感受:秦淮河热闹喧嚣,风流曼妙.读大学时的感受:秦淮河古韵消散,寂静无声.2005年的一天:秦淮河商业味浓,艳俗无比.(一点1分,三点4分)
(4)(1)“桨声”起到文章线索的作用(2分);(2)“桨声”一语双关,既指秦淮河历史遗留的美好风韵,也指代远离奢侈与繁华、远离浮躁与金钱的人生理想(2分);(3)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生理想的肯定和追求,对现实生活中浮躁、一味追求金钱的人生态度的否定与抨击,启人深省(2分).
看了 秦淮河上寻桨声文瑞最早对秦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早上河两岸村民发生冲突的事情,有可能是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  2020-06-03 …

淮安的诗词有哪些赞美的诗词一颂淮安楚淮运湖襟相连夏商汉吴作汴京盐帆飘展漕运盛客贾往来出圣贤二送淮安  2020-06-29 …

有人形容淮安“运河之都融南北,四水穿城通湖海.”足见河流对于淮安的作用.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  2020-07-03 …

淮南到芜湖的距离是240千米.每天早上6:30从淮南出发的客车以每小时58千米的速度开往芜湖,同时  2020-07-09 …

语文题目:当第一缕晨曦洒在淮河之上,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过来,在风的吹拂下当第一缕晨曦洒  2020-07-23 …

英语翻译摘要:淮安肇始兴衰都与河运系统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大运河的开凿发展,不  2020-11-12 …

淮南到芜湖的距离是240千米.每天早上6:30从淮南出发的客车以每小时58千米的速度开往芜湖,同时有  2020-11-12 …

淮南到芜湖的距离是240千米.每天早上6:30从淮南出发的客车以每小时58千米的速度开往芜湖,同时有  2020-11-12 …

唐朝统称各段运河为漕渠或漕河,以连接长安、洛阳与江、淮间的漕渠、汴水和淮南官河最重要。唐德宗贞元二年  2020-11-12 …

每年5月下旬,河北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原因是()A.河南省降水量大于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