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郑当时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事项籍,籍死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郑当时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事项籍,籍死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郑君死孝文时。

  当时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常恐不遍。当时好黄、老言,其慕长者,如恐不称。自见年少官薄,然其知友皆大父行②,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即位,当时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③魏

  其④时议⑤,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司农。

  当时为大吏,戒门下:“客至,亡贵贱亡留门(下)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性廉,又不治产,仰奉赐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具器食。每朝,候上间说,未尝不言天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诸公以此翕然⑥称郑庄。

   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治行者何也?” 然当时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斥臧否。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屈。当时为大司农,任人宾客僦,入多逋⑦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当时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迁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昆弟以当时故,至二千石者六七人。

(选自《汉书》)

注:

①洗沐:指休假。汉时官吏每五日休假一天。

②大父行:祖父辈的人。

③武安:武安侯田羛。

④魏其:魏其侯窦婴。

⑤议:指东朝廷辩时郑当时左右不定的言行,详见《窦婴田羛传》。

⑥翕然:一致之意。

⑦逋:亏欠。

(1)

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

其先郑君尝事项籍,籍死而 汉 属:归属,投奔

B.

当时以 侠自喜,脱张羽于厄 任:听凭、听任

C.

执宾主之礼,以其 下人 贵:傲慢

D.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 其事 发:揭发,检举

(2)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郑庄“推士”的一组是

[  ]

A.

B.

C.

D.

(3)

下列各项判断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郑庄的祖先曾经侍奉过项羽,后来因失败而归属了汉朝,但却因为不直呼项羽名被驱逐。

B.

郑庄年轻时好侠任气,曾经帮助过名将张羽,所结交的大多是祖父辈的天下名士。

C.

郑庄在朝廷位高权重,但仍然有礼节的对待普通士人,听到别人有好的言论,就会立刻上报。

D.

郑庄品行高洁,行为正直,常常规劝皇帝,评论朝廷政事的得失好坏,后来因贫困死在任上。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治行者何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C;2.B;3.D;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实词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贵,在这里是尊重的意思。

(2)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弄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对这道题目的基础。A项中第一句是指郑庄年轻时结交了很多年长有德之人;第二句是皇帝的话,从侧面反映出郑庄交游广泛。C项中第一句是指郑庄任大司农时管理不善,第二句是说郑庄善于推士。由此知D项也不正确。

(3)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这类试题要有概括文意的能力,而这种概括能力要具体到“四何”上,即“何人”“何事”“何旨”“何法”。实际是要仔细体察语境的问题。文章中说郑庄趋炎附势,不敢指出朝廷的弊端,且没有说他是死于贫困。

(4)

  (1)答案:(郑时时)未曾直接叫过属吏的名讳,同自己的属官部下讲话,好像害怕伤害了他们一样。听说了别人好的言论计策,一定会向皇上推荐,惟恐落到别人的后面。

  (2)答案:朝廷派他前去视察黄河决口的情形,他向朝廷申请五天整治行装的时间。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即使是远行)千里(也)不须带粮食,还整治行装干什么呢?”

  (1)
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本句翻译的关键之处是对“伤”“名”“未尝”“进”等实词的掌握。“未尝”一词在《屈原列传》中有“未尝不呼天也”之句。“句”在《游褒禅山记》有相应的例句“以故名之曰褒禅”。“伤”:伤天害理;“进”:选贤进能。在相应的成语里均有体现。

  (2)
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视”“治”“行”“赍”等字都是常用的重点实词,在人教版教材中均有实例。如“郑穆公使视客馆”(《崤之站》)“古之治天下”(《论积贮疏》)“师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赍钱三百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所以此题不难做。

  附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父亲郑君曾经跟随过项羽、项羽死后就归顺了汉朝。汉高祖刘邦曾经下令,凡原是项羽的旧部的人都要直呼项羽的名字,只有郑君没有按照诏书行事。高祖下令任命所有直呼项籍名字的人为大夫,而驱逐了郑君。郑君死于孝文帝时。

  郑当时以仗义行侠而自豪,(他)曾经在名将张羽困难时给予帮助,(因此)名声传遍梁、楚间。考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他每隔五天休假的时候,经常将用于来往的骏马放置在长安城四郊(供四方宾客使用),拜访答谢四方宾客,常常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常担心没有遍及宾客。郑当时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他仰慕和尊敬长者,常常恐怕长者不称意。虽然别人看到的是他年纪轻官位又很低,但与他相知交往的却是祖父辈的天下名士。

  武帝即位以后,郑当时逐渐地升迁至鲁中尉,先后任济南太守、江都相等职,一直到位列九卿,按任命为右内史。后来由于在武安侯田 与魏其侯窦婴廷辩时的言行表现(不当),被贬为詹事,后升迁为大司农。

  郑当时作为朝廷大员,经常告诫自己的门下:“如果有宾客来拜访的话,无论宾客贵贱,都不要让他在门口(等候)。”(郑当时)一定会出迎,与来客行主宾之礼,用来表明他尊敬宾客,礼待下人。他品性廉洁,不积蓄田产,只靠皇上给的俸禄赏赐供给宾客。然而他馈赠别人的礼物,也不过是一盒食物而已。每次上朝,(郑当时)都等候皇上有间隙的时候称说举荐,没有不举荐天下有道德的忠厚年长的人的。他推荐士人以及下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郑当时)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都比自己强。(郑当时)未曾直接叫过属吏的名讳,一定会向皇上推荐,惟恐落到别人的后面。山东的诸位公卿因为这都众口一词地称赞他。

  朝廷派他前去视察黄河决口的情形,他向朝廷申请五天整治行装的时候。皇上说:“我听说郑庄出行,即使是远行千里(也)不须带粮食,还整治行装干什么呢?”但是,郑当时在朝廷之上,常常趋附迎和皇帝的旨意,不敢指出朝廷弊端。汉朝征讨匈奴,招安抚慰四方属国,用钱的地方很多,财政收入愈来愈匮乏。(但是)郑当时身为大司农,却任由宾客雇佣人手运输,因此欠了公家很多债务。等到司马安为淮阳太守的时候,(司马安)上书揭发检举郑当时,他因此而获罪,后来赎买为平民。不久,又被任命为代理长史。再升迁为汝南太守,几年以后死在官位上。他的同族兄弟因为他的缘故,官做到二千石的人有六七个。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