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①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

题目详情

①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 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 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 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 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 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她 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槌子轻 轻地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 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 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 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 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 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 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②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 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 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 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 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 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 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 尚能回环转折。几嚇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 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锋西面,攀登 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籾,以为上与 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 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 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③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 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 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 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 细,那声音渐渐地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 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 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 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 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 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 如花鸡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 得听哪一声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 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 雷动。

                                   (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有删改)

16. 指出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 唱了十数句之后,……不禁暗暗叫绝。()

(2) 满园子里便……都听得见响!()

17. 找出文段中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并分 析其作用。

18. 仿写下面的句子。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仿写:                                     

19.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 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 毛孔不畅快。”这句话是怎样写声音的?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

20. “初看傲来峰……愈险愈奇!”这句话

21. 本文和《口技》描绘声音的手法有什么 相同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6. (1) 比喻(2) 夸张

17. “满园子里……都听得见响”,从侧面烘托出王小 玉出场引起的轰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 动”,从侧面烘托王小玉演唱的巨大感染力。

18. (略) 。

19.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上的感觉与 各种感觉沟通起来,把无形无味的声音写得有形有 味,把美妙动听的境况写得具体生动,活灵活现。

20. 运用通感手法,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 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那节节高起,反复出 奇的艺术境界。21. 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相结合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