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外祖母的灶火迟子建外祖母说:“猫儿,你去给姥姥抱块柈子!”柈子就是柴火,七十年代的大兴安岭,家家户户烧的都是柈子。鲜树不能做柈子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外祖母的灶火
迟子建
    外祖母说:“猫儿,你去给姥姥抱块柈子!”
    柈子就是柴火,七十年代的大兴安岭,家家户户烧的都是柈子。鲜树不能做柈子,得是风干了的被狂风掘了根的倒木,或是虽然站立着却已被雷电打死的枯树。将它们锯得一截截的,再用斧子劈成块,柈子就成了。
外祖母是个小脚女人,又矮又瘦。她明净的瓜子脸,骨碌碌的黑眼睛,快五十的人了,看上去却一派少女的神情。她头发白得早,那发髻套里塞着的头发就像一网银鱼!她喜欢白衣黑裤,不管太阳多么晒,她的肤色都是白皙的。她说话语速快,跟她干活一样利落。无论冬夏,她总是凌晨四五点钟就起来。
    外祖父比外祖母大了近一旬,四方大脸的。虽然他脸上皱纹不多,但因为驼背了,给人衰老的感觉。他当乡长的时候,常拿自家的东西给公家,气得外祖母拿起拴牛的绳子,威胁他要上吊。外祖母并非小气,只是觉得公私要分明。母亲对我说,闹饥荒的时候,家家吃不饱,外祖母看着邻居家断了顿,一家老小几天没吃东西,全都饿倒在炕上,便把家里仅存的一点米匀给邻居救命。
    外祖母最盼春天了,一到这时节,能种地了不说,桦子也省下了。而严冬时,户外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火炉和灶坑就是两个大肚汉,得不住嘴地吃柈子。外祖母每天清晨生火,得先清理炉灰,一掏就是半桶。而春夏时节,三五天掏回炉子就行。
    外祖母在调理灶火上很有一套,她知道做什么饭使什么柈子。由于爱灶火,外祖母爱看别人家的烟囱。她能从飘出的烟的颜色和姿态,看出人家烧的是什么柈子,还能从炊烟的浓淡上,判断人家的饭是做好了,还是正在高潮。虽然她并不与东头的苏联老太太走动,但时时记挂着她。外祖母早晨起来出了院子,总是习惯地望望她家的烟囱。看到那座房子有炊烟升起,她就放心了。
    我来到漠河乡的第二年冬天,外祖母有天发现苏联老太太家的烟囱没有冒烟,觉得奇怪。挨到中午,见烟囱仍无声无息的,她慌了神,赶紧打发家人去报给春生的大爷。春生的家人得了信打开门后,发现苏联老太太已经硬了。
    参加苏联老太太葬礼的人很少很少。春生不知道死是什么,企图把他奶奶从炕上扶起。待他发现他的努力无济于事时,他哭了,我也哭了,因为我再也吃不到那么好的蚕豆了,再也感受不到她抚摸我脸颊时那双温暖的手了……窗外的麻雀在半空中飞着,就像老天淌下的大颗大颗的泪滴
    苏联老太太死于七十年代初,外祖父则活到了九十年代。他过了八十就糊涂了,一张嘴全是去了阴间的人,唤人家跟他喝酒,或是给他做饭。那一辈人中,跨过新世纪的只有外祖母,她是2009年中秋节的黎明过世的。
    我回乡奔丧时,特意去寻老房子。没有想到,在乡间小路竟遇见了春生!他破衣烂衫,步履蹒跚,如果不是他的灰眼珠,我很难认出那就是春生!虽然不到六十,但他看上去像是八十的人了,满面皱纹,头发和胡子都白了,牙也快掉光了。我叫了声“春生”,问他还记得我吗。他仔细打量了我一番,跟小时候一样嘿嘿乐了,指着近处我家已经下沉的老房子说:“咋不记得,你是这家的,一小可淘气了!”我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春生告诉我,他大爷死了,他一个人过。我又问他娶没娶媳妇,他凄惶地看着我,说:“咋没找?娶了一个,跟我过了没几年,他妈的被人拐跑了。”我问他跑哪去了,春生摇着头说不知道,满面凄惶。
    望着春生衰老的背影,我想起中秋节为外祖母守灵时,挂在天上的那轮圆月。那是多么圆满和光华的月亮呀。不,那不是月亮,是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炉子,而月华就是外祖母生起的灶火。是呀,外祖母选择月圆的日子升天,奔的就是月亮里那一炉好灶火吧。
    我的耳畔仿佛又响起四十年前外祖母亲切地吆喝我的声音:“猫儿,你去给姥姥抱块柈子。”可惜我现在抱着柈子,也无法送到外祖母的怀抱了。再说了,月亮里烧的是桂树呀。
(选自《上海文学》2012年11期,有删改)(1)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
(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窗外的麻雀在半空中飞着,就像老天淌下的大颗大颗的泪滴。
②不,那不是月亮,是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炉子,而月华就是外祖母生起的灶火。
(3)“柈子”这一物象在文章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文章题目是“外祖母的灶火”,为什么还要写苏联老太太、春生等人?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事物握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等具体描写,进行多层面的分析,同时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多重性.人物形象常用的评价方法:首先总体评价,而后从不同侧面分别说明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外祖母是一位近代中国淳朴的农村妇女形象,从文中可以看出其具有勤劳、善良、节俭、直爽、关心他人、聪明能干的美好品质,这也是中国传统女性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2)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第①句通过“大颗大颗的泪滴”这一比喻的论断,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苏联老太太去世的悲痛之情;第②句通过把月亮想做炉子,把月光想做灶火,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的深深怀恋.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表达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铺垫、烘托、对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和语言特色(豪放、婉约、明朗、含蓄等).“柈子”这一形象的刻画为文章回忆父母做引子,深化了文章主旨,内容上体现了家乡的生活风貌以及家乡生活的艰辛.
(4)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快速读懂原文,深人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其次,跳出文章,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再次,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信息.本文所表达的论述要结合苏联老太太、春生等在原文中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表达出相关情急的具体作用.

参考答案:(1)(4分)外祖母是一位近代中国淳朴的农村妇女形象.(1分)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农村妇女的美好品质:勤劳、善良、节俭、直爽、关心他人、聪明能干.(3分)
(2)(4分)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麻雀比作眼泪,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苏联老太太去世的悲痛之情.(2 分) ②这句话巧妙地运用联想,把月亮想做炉子,把月光想做灶火,既表现了外祖母对灶火的情感之深,也表达了作者对外祖母的深深怀恋.(2分)
(3)(4分)“柈子”这一家乡特有的物象,是外祖母生火做饭的工具,引起作者对外祖母的回忆,同时使文章首尾照应,深化主旨.(2分)在内容上,它体现了家乡的生活风貌以及家乡生活的艰辛,勾起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2分)
(4)(6分)文章通过写苏联老太太等人物,一是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二是生动再现了当时农村的淳朴生活,体现了外祖母的生活环境;三是通过这些人物,更能表现外祖母质朴善良、关心他人的品质,深化了文章主旨.(每点2分,共6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