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答洪驹父书黄庭坚①驹父外甥教授(1):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专人来,得手书。审(2)在官不废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洪驹父书
黄庭坚
    ①驹父外甥教授(1):别来三岁,未尝不思念。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虽晋城亦未曾作书也。专人来,得手书。审(2)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慰喜无量
    ②寄诗语意老重,数过读,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3).诸文亦皆好,但少古人绳墨耳,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如四渎(4)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
    ③老夫绍圣以前,不知作文章斧斤,取旧所作读之,皆可笑。绍圣以后,始知作文章。但以老病情懒,不能下笔也。外甥勉之,为我雪耻。
    ④《骂犬文》虽雄奇,然不作可也。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甚恨不得相见,极论诗与文章之善病,临书不能万一。千万强学自爱,少饮酒为佳。
    ⑤所寄《释权》一篇,词笔纵横,极见日新之效。更须治经,深其渊源,乃可到古人耳。《青琐》祭文,语意甚工,但用字时有未安(5)处。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⑥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注】(1)洪驹父:黄庭坚的外甥。教授:官职。(2)审:知道。(3)古人不难到也:古人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是不难达到的。(4)四渎:长江、黄河、淮水、济水。(5)安:妥帖。
(1)请概述“慰喜无量”的原因___。
(2)作者嘱咐外甥跟古人学习章法,推荐读谁的作品?请写出他们的名字:___
(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阐述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组是___
①闲居绝不与人事相接,故不能作书。  ②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
③慎勿袭其轨也。           ④更须治经,深其渊源。
⑤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⑥文章最为儒者末事。
 A. 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⑤D. ③④⑤⑥
(4)第②段“但少古人绳墨耳”和第⑥段“又不可守绳墨”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5)对此文所提出的为文之法,历史上有不同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选择其中一点加以阐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解答本题要学会追本溯源,“慰喜无量”出现在第一段,所在句子前文“审在官不废讲学,眠食安胜,诸稚子长茂”,紧扣这句解答即可,涉及三个方面“在官”“眠食”“稚子”.
(2)本题询问“推荐读谁的作品”,信息处于文章第二段,关键句为“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司马子长即司马迁,韩退之即韩愈.
(3)A  ①自己无法写信的原因;⑥写文章是最小的事;都不是阐述作者创作主张.故选A.
(4)解答本题首先结合第②段和第⑥段,根据文意解释“但少古人绳墨耳”和“又不可守绳墨”的含义,抓住第②段“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这句运用比喻手法阐述写作的前提源头,第⑥段“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说明写作达到极致就应抛开古人之法.可见这两句话是针对写作的不同阶段而言的,是先与后的关系,并不矛盾.
(5)作答时先找出观点,直接用原文或者概述观点都可以,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分析, 同意不同意皆可,要求言之成理.赞同者可有多项选择,如“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阖”等;不赞同如“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等.也可写观点补充:“虽取古人陈言入于翰墨…”;对于绳墨的辩证认识;不能有好骂的习惯,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答案:
(1)做官不误讲学;生活安好;孩子茁壮成长.
(2)司马迁、韩愈  
(3)A
(4)前边说“守绳墨”是指在学习写作的入门阶段要把学习古人的法度作为学习写作的前提.而后边说“不可守绳墨”是指当写作逐渐成熟以后,便可不受成法的约束,随心所欲,这样才能探索创新,达到高的境界.因此,“守绳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不守绳墨”(“不守绳墨”的前提是“守绳墨”).
(5)同意,“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终始关键,有开有阖”,凡是写作一篇文章,都必须有主旨意向,始终(抓住)关键,放得开收得回.这句话强调写文章要有章法.

参考译文:
      驹父外甥教授:分别已有三年,十分想念.我自避人独居以来根本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不能写信,即使晋城也不曾给写过信.你派专人来,使我得以看到你的亲笔信,知道你身为学官而并未荒废讲学,睡眠和饮食安好,几个小孩子也茁壮成长,深感快慰.
      你寄来的几首诗意蕴深厚,读过数遍,不能释手;继而感叹,若稍微留意读书,古人文章的境界是不难达到的.几篇文章也都好,但缺少古人的章法,可进一步熟读司马迁和韩愈的文章.但凡作文,一定要有主旨和趣味,自始至终的关键是要放得开又收得拢.就好比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四条大河,虽然容纳百川,或汇聚众水而成为广大的湖泊,汪洋千里,但总归要从源头开始然后才流向大海的.
      我在绍圣年间以前,不懂写文章的方法,拿旧作来读,感到都很可笑.绍圣年间以后,才知道如何作文,但因为年老多病且生性懒惰,故不能下笔.外甥你可要好好努力,替我一雪前耻.
      《骂犬文》一篇,虽然雄伟奇特,然此类文章不作也好.苏东坡的文章妙绝天下,然而其缺点在于喜好指责时弊,千万不要效仿他的做法.我很遗憾不能与你相见,当面尽情讨论诗文的好坏,而在信上是不能道其万一的.你一定要勤勉学习,爱护自己,少喝酒为好.
      你寄送的《释权》这篇文章,文笔奔放自如,很能表现出你的确是日日有所长进.然而更应研读经典,使自己的根基更加深厚,唯此才可以追上古人.《青琐》这篇祭文,构思精巧,但用字还有不妥帖之处.写文章自己遣词造句最难,杜甫作诗,韩愈作文,没有一个字没有出处.只是因为后人读书少,所以就以为是韩愈、杜甫自己写出这样的句子罢了.古代能写文章的人,都是能够真正地熔铸万物于一炉,即使引用古人的语句用于自己的文中,也都如一粒灵丹,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
      对于尊崇儒学的人来说,写文章实在是最小的事了,然而既然要探求写文章的方法,就不可不了解其中的曲折奥妙,希望你能仔细思考这个问题.至于要使文章高妙,如巍然崛起的泰山似自天上垂挂下来的云彩;倘若要使文章气势雄壮,如八月大江上的波涛似海动时能吞没大船的巨鲸,那就不可死守所谓的规矩,令文章浅陋了.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答洪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