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如何解读和适用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法律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

题目详情
如何解读和适用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是界定故意、过失两个不同性质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在伤害致人伤、残、死类型的案件中,更是辨别、认定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的重要法律条款。然而,目前在一些地区,法院、法官审理此类案件时,往往先入为主,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定为“故意”,从不考虑“过失”。这种状况,其实是置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于不顾,仅凭判案者的主观意念、利益取向或操作习惯裁判。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形同虚设,在他们脑子中没有概念。       比如,只要是受害者受伤或死亡,法官径直适用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将它作为定罪名、处刑罚的依据。这样做,违背了罪刑法定(定罪名、量刑期均应依据法律决定)的原则。有的法院判决书中,阐明定罪理由时说,虽然被告人确实没有预见到致人死亡的严重后果,但是他的行为是在其意志支配下实施的,所以是故意犯罪行为,符合故意伤害(致死)罪的构成要件。——“虽然但是”型的裁判文书,先辨析了过失的特征,后又定给故意罪名,既不符合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精神,在推理逻辑上也是自相矛盾的。       ——对这样的审判适法现象,朋友们如何看,请大家发表意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检察院和法院对任何案件不会先入为主,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定为“故意”,从不考虑“过失”。除非事实存在证明的确是故意,还有犯罪嫌疑人当时的心理变化及笔录口供反映,再通过证据链呈现出来,便可模拟整个案情发展...
看了 如何解读和适用故意犯罪过失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理解列夫托尔斯泰传中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他的眼睛就是我们不该在他死之前称呼任何人为幸福的人那一段啊  2020-05-15 …

季羡林,幽径悲剧中的句子写仿句rt: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绝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颗古藤的存在的,  2020-06-08 …

赏析下面的句子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  2020-07-08 …

英语翻译完整句子如下:我们很看中双方的此次合作.无论各自所占股份比例大小如何,任何一方对合作而言都  2020-07-24 …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真正的个性在于()A.把自己装扮得标新立异,与众不同B.内心深处散  2020-11-02 …

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因为①不承担责任会得不到他人的信任②不承担责任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③  2020-11-10 …

生命是短暂的,因此我们要珍爱生命,下面做法属于珍爱生命的表现是1.不放弃任何生的希望2.为他人为社会  2020-11-26 …

0/0得多少0除以0等于多少,我发现一个东西0*1=0那么反起算0/0=10*2=00/0=20*3  2020-12-0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列奥:流亡者张伟列奥·施特劳斯看不起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学说,他执意钻  2020-12-14 …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  202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