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庭芳•碧水惊秋秦观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1)词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词中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从文中找出描写景物的语句,理解词句的含义,然后根据对词句的理解,鉴赏评价词人运用的表达技巧,此种写景的语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诗句“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至;“催”字,写尽哀痛之切.极力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诗句“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诗句既点明时令又表明诗人的情感,词句“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整首词,词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鉴赏词人的情感,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从文中找出描写景物的语句,理解词句的含义,然后根据对词句的理解,根据对词句的理解揣摩词人的情感,最后对词人的情感进行分析综合;词句“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至;“催”字,写尽哀痛之切.“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根据以上对诗句的分析可以综合词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聚集,大地苍茫,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入耳之境,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 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境;
(2)
1、故人故园之思,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
2、时光流逝的慨叹,惊秋,砧杵声催让诗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
3、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流露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

译文: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赏析: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人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至;“催”字,写尽哀痛之切.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神韵,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以苏轼等为核词心的所谓“元事占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好友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二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嚣有怅惘而已.
  “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言约词风.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提到菊花,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
  “谩道愁须碲酒,今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集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
  “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人景,既显豁,又含耩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