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文言文阅读有美堂记〔宋〕欧阳修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

题目详情

文言文阅读

有美堂记

〔宋〕欧阳修

  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而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夸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今夫所谓罗浮、天台、衡岳、庐阜、洞庭之广,三峡之险,号为东南奇伟秀绝者,乃皆在乎下州小邑、僻陋之邦。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惟金陵、钱塘。

  然二邦皆僭窃②于乱世。及圣宋受命,海内为之一,金陵以后服见诛,今其江山虽在,而颓垣废址,荒烟野草,过而览者,莫不为之踌躇而凄怆。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 。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梅公:梅挚,宋仁宗天圣五年进士,曾任杭州知府。②僭窃:地位在下的人冒以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窃取。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览人物之盛丽   盛丽:异常美丽

B.

盖彼放心于物外  放心:怡情悦性

C.

不烦干戈     干戈:战争

D.

相与极游览之娱  相与:共同,一起

(2)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都能正面表现“钱塘之美”的一组是

①若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物盛人众,为一都会

②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

③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以资富贵之娱者

④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

⑤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

⑥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

[  ]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此文入题迅速,开篇便将皇上赐诗、梅公筑堂、遣人求文等几件事一一点明,既揭示了“有美堂”的来由,也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原因。

B.

第二段提出并论述“天下之至美与其乐”“不得而兼焉”,其用意是开导世人,赏玩风景名胜应各适其性,各取所乐。

C.

作者将遭破坏的金陵和幸免于难的钱塘作对比,表明钱塘既有“山水登临之美”,又具“人物邑居之繁”,为写有美堂的“尽得钱塘之美”张本。

D.

全文通过层层对比与烘托,充分显示了有美堂无与伦比的“美”和“乐”,体现了古文家姚鼐评价的“势随意变,风韵溢于行间”的个性和特色。

(4)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2.D;3.B;

(1)

盛丽:兴盛、富丽。

(2)

②是说“钱塘”的历史沿革,⑥是讲游人的“游览之娱”,这两句均不属于“正面表现‘钱塘之美’”。

(3)

用意是为下文写有美堂“至美与其乐”两者兼得作铺垫。

(4)

  (1)因而要想尽情享受登山临水的美妙乐趣,必定要去辽远广阔的旷野、幽寂清静的乡村,然后才能获得。

  (2)只有在有美堂这个地方,可以将登山临水之美景与人居、物产、都市之繁盛,尽收眼底。

  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仁宗嘉祐二年,龙图阁的直学士(尚书),也就是吏部的郎中梅清慎先生到钱塘(杭州)去任职。那时,由于皇上很爱惜这位人才,在临行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赠送给他。梅清慎先生到了杭州以后,在吴山上盖了一座有美堂,并把皇上赠诗的前两句中的“有美堂”三个字作为堂名,做了一块匾,设法给钱塘的市民带来荣耀。梅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虽然现在已经调离钱塘,但还是不能忘怀“有美堂”。今年从金陵(南京)派人来到京城,叫我给有美堂写一篇序文。派来的人前五六次都被我推辞了,但梅先生还不放弃,又派人来求我写序,所以我就写了下面这段文字:

  天底下山水的秀美与人们能从中得到的快乐往往是不能两全的。要想登高俯瞰山水的秀美,必定要去辽远广阔的旷野、幽寂清静的乡村,然后才能获得。要看到相貌好的人物和丰富的物产,有的人说的富可敌城的盛况,只有到车水马龙的路口,商贾云集的码头去找。前一个是使我们看了风景而忘记了自身,后一个是想到事物的繁盛也忘记自身。这两个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人们从中所得到的快乐也是不一样的。这两个东西是很难都得到的啊。

  现时我们所说的罗浮、天台、衡山、洞庭湖的宽广,还有三峡的险要,是我国东南部最秀丽的风景,但这些地方都是在小的县城、小的州治、偏僻少闻的乡下。这些风景是给隐士、放逐之人享受的。如果既要在交通方便、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集市,又要有山水秀美的地方,能给有钱的人娱乐,我看只有“金陵”“钱塘”这两个城市了。

  这两个城市由于幸免于战乱,保存得比较好。宋朝皇帝受天命,统一了中国,由于金陵归宋较迟,现在江山虽在,但旧的城墙庙宇被毁坏而埋于荒草的很多,到过金陵的人看到这些景象没有人不感到凄凉与踌躇。这么说,中国只有一个钱塘自五代以来就闻名于海内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前朝的地方官顺及形势,向大宋请命,不发动战争。现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富裕安好,幸福快乐。在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又多熟悉工艺技巧,城市中的屋宇非常漂亮。这样的房屋约有十万多座,整个城市掩映在西湖和山林之中,非常好看。在大江的码头上云集有福建来的很多艘商船,这些商船极其忙碌地进进出出于钱塘江辽阔浩渺的烟波里。 到这个地方来的人,大多是朝廷的公卿大臣,也有的是皇上的侍从,还有各地的喜欢旅游的人和外地来的客人。大家都要寻找个好的地方,筑起了亭台和水榭,朋友们就能一边相会,一边游览,一边享受山水的快乐。在钱塘的其他地方看风景往往是有得有失,只有在有美堂上看风景,登高望远,既可以看到山水之美,又可以看到人居物产之盛,可谓尽收眼底啊!人们说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这个堂却又兼有钱塘之美,这就是为什么梅清慎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而永远难以忘怀的原因啊!

  梅清慎先生,是个爱好学习的君子,我们看他的爱好,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了。

  嘉祐四年八月丁亥日,庐陵人欧阳修写。

看了 文言文阅读有美堂记〔宋〕欧阳...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