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弟子规》分别八个部分的600字心得体会!感激不尽!8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好像是这么分的吧,反正老师说要弟子规八部分600字的

题目详情
《弟子规》分别八个部分的 600字心得体会!感激不尽!
8个部分 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好像是这么分的吧,反正老师说 要弟子规八部分 600字的心得体会) 现在急用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我们来继续讨论《弟子规》,今天我们主要是谈《弟子规》的玄义部分,就是等于我自己对弟子规学习的一种心得报告.我采用的是《华严经》的十门开启这种套路来解释弟子规,目的可以说是以自己短浅的一点见地,希望证明弟子规确实有《华严》的架势.证明老法师所说的弟子规与《华严》是不二,它是学习《华严》,入佛道的根基.这是学者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都说,「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你怎么看弟子规,各人有各人的心得体会.我希望今天从《华严》的角度,用学佛者这种角度来学习,希望能够给真正想要这一生修行的人提供一点参考. 我们来看《华严》十门开启,第六,藏教所摄.这里其实是讲一般经典属于三藏之一,三藏通常是指经、律、论,经是指佛的圣言量,他直接讲出来的,这为经.律是指生活轨范,佛所制定的戒律,都是佛弟子应该遵守的这些行为规范.论就是一些祖师大德读经,有的一些心得、体会写的论著.经律论通常是做为分别一个佛经或者是佛论,它所用的大致的一种分法.《弟子规》在这种经论中,应该所处什么地位?所谓藏教所摄,就是指它在经论当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当然《弟子规》不属于佛经,不可以把它归为佛教里头的经律论.但是它如果说跟经律论有相通、类似之处,可以说把《弟子规》归为律这方面.因为所谓律就是佛所制定的生活轨范,《弟子规》也是圣人给我们制定的生活轨范,我们应该遵守的.要知道佛制定戒律,他是让修行人通过戒律的修持,能够回归圣人的、佛的这种自性.所以戒律,如果一个证入佛性的人,他自然就会做出来,那就是戒律.没有证入佛性的人,他用这种戒律来修学,他也能够证入佛性.同理可知,《弟子规》也是这样的,「弟子规,圣人训」,圣人的训导,是圣人他的生活轨范.所以通过修持《弟子规》,也能有一天成为圣人. 在判教方面,贤首大师他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华严》学者,他通常判有五教,所谓小、始、终、顿、圆,这五教我们就不在这里展开.实际上这五教就是佛所讲的这些经典,可以按照这五个方面来区分,小,最初的方面叫小乘,小乘的这些经教.最后是圆教,像《华严》、《法华》是属于圆教,就是一生圆成佛道,《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也是属于圆教.如果说把《弟子规》放在五教当中来看,实际上它是五教的基础.最初的小乘,小乘的目标是了脱生死,证阿罗汉,必须要以弟子规做为基础轨范,因为一个阿罗汉他一定把弟子规都做好,做圆满了.最后的圆教等觉菩萨,马上就成佛的了,他也是把弟子规做得圆圆满满的,百分之百落实.通过修学《弟子规》做为修学佛道的入门,那是非常重要.所以《弟子规》在经教里面什么地位?它属于这五教的基础.它所讲的这些生活事理也是通这五教,既是基础又通这五教,可见得入佛门是必修课程. 下面是部类差别,第七个方面,部类就是指这部《弟子规》,有没有跟它同部的、相类似的这些经典.老法师讲经里常常提到,这一生希望真实求生净土,这一生能圆成佛道的,必须儒释道三家的基础都奠定好,这基础德行.儒家的基础德行在《弟子规》里面,道家的基础德行在《太上感应篇》里面,佛家的基础德行是《十善业道》.如果说在儒释道三家里找相似、同类的,《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跟《弟子规》属于同类的,都是讲我们基础德行的.当然《弟子规》是基础中的基础,根本中的根本,你《弟子规》做到了,然后再进升到《太上感应篇》.《弟子规》讲的是伦理道德教育,《太上感应篇》是因果教育,《十善业道经》让我们成就圆满的善行.这是悟入心性的基础,成佛的基础,所以同类的教材我们都要认真学习. 当我们讲完《弟子规》以后,末学在这里香港会继续下一部,就会讲《太上感应篇》,一起学习.老法师让我用粤语来讲《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把老法师讲过的复讲,对于末学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弟子规》我刚刚用粤语(广东话)讲过一次,因为很多同修说听不懂,除了香港本地的同修以外,很多大陆的同修他们也很希望听《弟子规》的讨论,所以末学就再用国语来讲一遍.这三门都是我们的基础德行科目,都是要去认真学习的. 在儒家的经典里面,跟《弟子规》可以说是同部类的,可以看陈弘谋先生,这是清朝的一名官员,他编了一部《五种遗规》.《五种遗规》它五个方面,第一部讲的是「养正遗规」,第二是「训俗遗规」,第三是「教女遗规」,第四、第五是讲做官的人如何来修持自己.第一部「养正遗规」,就是《弟子规》的详细解释,其中有「朱子童蒙须知」、「朱子论定程董学则」、真西山的「教子斋规」、陈北溪的「小学诗礼」、方正学的「幼仪杂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童蒙养正的教材.童蒙养正不仅是教小孩,更重要的我们现在大人都没做到,现在要补习.这些都属于部类差别. 看十门开启的第八个方面,是传会讲释.其实《华严经》的十门开启讲的是「译会校释」,译就是翻译,会就会集,校是校正,释是解释、注释.这是因为经典是古印度传过来的,它有翻译,要讲这些因缘.《弟子规》是我们中国本有的,这些家庭教育、伦礼道德教育的基础课程,所以我就改了一个字,叫传,不叫译,不是翻译来的,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训.传是谁传?从《论语》当中,我们看到是孔子他的训示,所以是孔子的薪传,它是圣人的训导.会集方面,具体是由清朝李毓秀先生会集,贾存仁改编、重订《弟子规》.师父上人净空老法师,就把《弟子规》列入我们学佛人,净宗学人的基础修学科目.他把整部《弟子规》,这三百六十句进行分段,大分当然这七则,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然后学文,七大类.七大类分成一百一十三个细则,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老法师又从中挑选了七十句做为精要,让我们重点学习.所以他有一部叫《弟子规节要》,七十句,都是我们可以做为学习很好的材料. 在讲解、讲释方面,我们蔡礼旭老师在此地,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讲了一个「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幸福人生讲座,把《弟子规》里的精神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讲了四十小时.在澳洲净宗学院也讲「弟子规与佛法修学」,也讲了四十小时,当然在澳洲净宗学院他讲的是结合佛法来谈,在此地香港讲的是对一般人,着重在对一般社会大众所讲.还有杨淑芬老师早几年曾经在澳洲净宗学院也讲过《弟子规》.还有在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的张有恒教授,他为《弟子规》做了一部详细的批注,题目叫做《幸福人生之经营》.他在自己序文里面写到,他是会集了杨老师、蔡老师讲的《弟子规》,以及自己的学习心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材,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或参考. 下来第九个方面,就是总释名题,就是解释名题.这篇文章名题就三个字,「弟子规」,顾名思义,「规」就是规矩,「弟子」是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这么一个规矩,弟子就是学生.谁的学生?狭义上讲,这是孔门弟子,跟孔子学习圣贤之道的这些学生,他们应该遵守的.所以,有很多人说弟子规是给小孩学的,那是比较偏颇.弟子规事实上原本是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自己的门人要做到的,孔子的弟子都不是小孩,都是大人.他们要做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孔子要求的.广义上来讲,弟子规是一切圣贤之道必须学的基础课程,想要学习圣贤之道,必须遵守规矩,所谓无规矩就不成方圆.我们说学佛,也是要学圣贤之道,佛是大圣,菩萨是大贤,要成佛、成菩萨也得要从弟子规开始学起.从弟子规这个名字来看,是所有希望这一生能够成就优良品德,修德立业的人,想要作佛、作菩萨,成圣成贤的人,必须都要学习的规范,所以非常重要. 下来十门开启最后一方面,就是正释文义.也就是说当我们谈完这部宝典的教起因缘、体性、宗趣、方便力用,以及它在教典里面的地位,还有在教典里面有些什么同类、同部的.还有传会讲释,谁讲过的,谁注释的,还有名题,统统讲完以后才讲经文,最后一部分事实上就是开始讲经文了.我们前面这九大方面,等于是把《弟子规》所含的义理、格局,整个大概跟大家已经介绍完毕.有了这些概念,我们就来学习《弟子规》的正文,学习正文首先要懂得,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这是非常重要的宝典.所以我们的玄义部分,着重的就是点出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来正式学习《弟子规》的正文,《弟子规》总共分七大段,讲的是七桩事情,前面讲的是「总叙」,后面有个「结劝」,总共有九个部分.「总叙」就有点像佛经的序分,中间的这七大段,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这七大部分犹如经的正宗分.最后「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结劝,最后结束了,劝导大家学习圣贤,这部分犹如一个佛经的流通分.所以经开三分,你看《弟子规》都有.中间讲的七个部分,总共讲了一百一十三则,我们会认真的每句每句的学习.先看「总叙」部分,第一章「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出自于《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孔子教导弟子的这些科目.《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它所记载的都是孔子这位至圣先师每日的生活行持.你看弟子规它是『圣人训』,是孔子这位圣人对我们的训导.所以「弟子规」不是规定我们必须得做,那是什么?它是圣言量,圣人从自性中流出来的教诲,他所流出来的教诲,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性德.它不是外面给我们加上来的,是我们本有的,是圣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证得的,然后他把它说出来.所以佛在经里面,《金刚经》里经常提到「如来无有法可说」,如来就是佛,他没有说什么法.为什么他明明说了四十九年法,他说没有说法?这是因为他所说的都是我们本来具有的,他没有给我们再加一个新的法,所以他无有说法.弟子规也是这样,圣人虽然是说了弟子规,可是也是我们本来具有的,它不是给我们外加的.有了这样的一种理念,学习弟子规我们应该有信心,这里面每条我们都能做到,本有的,当然能做到. 本有的性德无量无边,要说起来可是尽无量劫也说不尽.但是圣人他用归纳的方法,归纳了七条,『首孝弟,次谨信』,第一是孝,孝是弟子规圣人之训的根本.孔子在《孝经》当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它是所有圣人教育起点,弟子规就得先说孝.孝是一种观念,什么观念?父母跟我一体,所谓「父子有亲」这个观念,有了这种孝的观念,他自然就能做出孝行来.当然孝要扩而展之,不仅是父母跟儿女一体,老师,老师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跟我也是一体.佛经里面讲,「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都是我的父母一样看待,那就是一切众生与我一体.你这样看来说,整个宇宙当中所有一切众生与我一体,你有这种观念,这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就是这么看待人.他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父母,他供养众生如同供养诸佛如来,所以修普贤行就能成佛道.老法师曾经说,整个佛法的修学就是孝道的落实,就是有这个道理.既是涵盖圆满的佛道,但是又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教学又得从这里开始教起,所以孝就非常重要.
看了 《弟子规》分别八个部分的60...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