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

题目详情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1.从文中那一句话可见小儿辩论的复杂性2.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3.两小儿辩都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你联系实际谈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注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第二个对.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