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母亲的月饼肖复兴记得我小时候每到中秋节是特别羡慕店里卖的自来红、自来白、翻毛、提浆,那时就只是这样传统月饼老几样,哪里像如今又是水果馅又是海鲜馅,

题目详情


          母亲的月饼肖复兴

    记得我小时候每到中秋节是特别羡慕店里卖的自来红、自来白、翻毛、提浆,那时就只是这样传统月饼 老几样,哪里像如今又是水果馅又是海鲜馅,居然还有什么人参馅,花脸一样百变时尚起来。可那时中秋的月饼在北京城里绝对的地道,做工地道,包装也地道,装在油簍或纸匣子里,顶上面再包一张红纸,简朴,却 透着喜兴,旧时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

    只是那时家里穷,买不起月饼,年年中秋节,都是母亲自己做月饼。说老实话,她老人家的月饼是不仅 远远赶不上致美斋或稻香村的味道,就连我家门口小店里的月饼的味道也赶不上。但母亲做月饼总是能够 给全家带来快乐,节日的气氛,就是这样从母亲开始着手做月饼弥漫开来的:

   母亲先剥好了瓜子、花生和核桃仁,掺上桂花和用#面棍靜碎的冰糖;查儿,撒上青丝红丝,再浇上香油, 拌上点儿湿面粉,切成一小方块一'、方块的,便是月饼馅了。然后,母亲用香油和面,用擀面棍擀成圆圆的 小薄饼,包上馅,再中间点上小红点儿,就开始上锅煎了。怕饼厚煎不熟,母亲总是把饼用擀面棍擀得很 薄,我总觉得这样薄,不是和一般的馅饼一样了吗?而店里卖的月饼,都是厚厚的,就像京戏里武生或老生 脚底下踩着厚厚的高底靴,那才叫角儿,那才叫做月饼嘛。

   每次和母亲争,母亲每次都会说:“那是店里的月饼,这是咱家的月饼。”这样简单的解释怎么能够说服 我呢?便总觉得没有外面店里卖的月饼好,嘴里吃着母亲做的月饼,心里还是惦记着外面店里卖的月饼:总 觉得外面的月亮比自己家里的圆,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母亲亲手做的月饼,是外面绝对买不到的月饼。 当然,明白这一点,是在我长大以后,小时候,孩子都是不大懂事的。

    好多年前,母亲还在世的时候,中秋节时,我别出心裁请^亲^手再做做月饼给全家吃,其实,是为了给 儿子吃。那时,儿子刚刚上小学,为了让他尝尝以往艰辛日子的味道,别一天到晚吃凉不‘酸。多¥不自己 做月饼的母亲来了情绪,开始兴致勃勃地做馅、和面、点红点儿,上锅煎饼,一个又打脚踢,满屋子香i四 溢。月饼做得了,儿子咬了两口就扔下了。他还是愿意到外面去买商店里的月饼吃,特别i吃双^莲蓉。

   如今,谁还会在家里自己动手做月饼?谁又会愿意吃这样的月饼呢?都说岁胥流逝流逝的不止是岁月? 

I3.本文以“母亲的月饼”为线索,回忆了母亲哪些事例?(3分)

 

14. 本文写母亲的月饼,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举例说明这样写的作用。(3分) 

 

15. 成年之后,“我”曾别出心裁请母亲动手再做做月饼给全家人吃,“我”这样做,目的是什么?(2分)

 

16. 结合括号内的提示谈谈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4分)

(1) 母亲先剥好了瓜子、花生和核桃仁,掺上桂?E和用擀面棍擀碎的冰糖渣儿,撒上青丝红丝,再浇上香

油,拌上点儿湿面粉,切成一小方块一小方块的,便是月饼焰了。(句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 作用?)

 

(2) 如今,谁还会在家里自己动手做月饼?谁又会愿意吃这样的月饼呢?都说岁月流逝,其实,流逝的Z 岂止是岁月?(从全文看,流逝的还有什么?)

 

17. 本文和《春酒》都写到“母亲”,这两位母亲有什么共同点?(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 在我小时候,母亲中秋节都要亲手做月饼并和我争论月饼;长大 后,母亲应我的请求又为一家人做起月饼。14. 对比。例如,第二段将母亲自己做的月饼与店里卖的月饼进行对 比,突出母亲自己做的月饼的味道远远赶不上店里卖的月饼,但 总是能够给全家带来快乐。15. 在生活条件改善的时候,对母亲提出做月饼的要求,是为了让自 己的儿子能体验一下以往艰苦的日子,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也 是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怀念。16. (1) 准确描写母亲做月饼馅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2) 流逝的还有母亲的月饼所承载的亲情和传统习俗,以及在贫 困生活中的坚强和自尊。17. 她们都勤劳能干,热爱家庭,对孩子充满爱意,对生活充满乐观, 尊重和传承传统习俗。
看了 母亲的月饼肖复兴记得我小时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