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提到“工匠精神”,也许我们会首先想到德国、瑞士、日本这些国家。其实,在我国古代,“工匠精神”也是非常突出的。《诗经》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玉器等一样,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这里体现的对工艺精细程度精益求精的追求,与西方工业精神中从 99%到99.99%的追求不谋而合。这说明,不论区域和文化有着怎样的差别,在追求精美、卓越、典雅等这些能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方面,东西方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
基于文化的属性和发展的形态不同,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要求必须确保每个部件质量上乘,无论是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以最高标准要求,并对最终的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以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如英国航海钟发明者约翰•哈里森于1759年完工的“哈氏4号”航海钟,64天只慢了5秒,远比法案规定的最小误差(2分钟)还少,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则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在设计和制造上,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多强调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孜孜不倦。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把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体验、揣摩感悟,倾注于一双巧手,让中国制造既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功能特点,也展现出典雅优美的审美特点。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在设计和建造中既追求实用功能,也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北宋徽宗时烧制的汝瓷“似玉非玉而胜玉”,让人顿生“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感慨。中国的“工匠精神”附着于精美绝伦的作品,世代相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是中华民族对制造业的价值取向共识。如果我们承继这种东方智慧,并学习西方对产品刚性要素的重视,应该会带来东方诗意和西方精准的美妙融合,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心浮气躁,制造业普遍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工匠精神少有用武之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正在由“生存消费”转向“品质消费”,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工匠精神”。
    《周礼•考工记》有言:“知者创物,巧者速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对应于现代语境,“知(智)者”可以理解为产品的设计者、科技的创新者,而“巧者”便是将设计与创新转化为优质产品的工匠。对于我国正在开疆拓土、万马奔腾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这二者缺一不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追求“精益求精”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因为文化属性和发展形态不同,两者在具体的表现样式上又有差异。
B.中国工匠“依天工而开物”“法自然以为师”,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取法于自然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建筑既讲究实用,又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功效。
C.西方的工匠精神比较重视影响产品质量的刚性要素,其产品在设计、用材、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各方面始终都有统一的严格标准。
D.在当下重提“工匠精神”,一方面要吸纳我国古代工匠“天工开物,随物赋形”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西方工匠追求精准的精神,如此才能成就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风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诗经》中的“切”“磋”“琢”“磨”四字描述了当时人们对玉石等的精细加工,而《周礼•考工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则高度评价了我国古代工匠们创造的作品。
B.东西方在区域和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追求工艺设计和制造上的精美、卓越和典雅,这样做是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
C.改革开放以来,“工匠精神”在我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和停留在满足生存需要层面的消费理念等有一定的关系。
D.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而言,要想让巧妙设计和科技创新转化为具有现实价值的优质产品,还必须依赖工匠的锤炼琢磨和精工细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中国工匠为追求完美和极致,常常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揣摩,虽说是慢工出细活,但也可能造成生产效率的底下,这与现代工业追求效率的价值取向是不太一致的。
B.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发扬,这应该是他们的工业产品质量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C.“哈氏4号”航海钟以精准度高而著称,北宋徽宗时的汝瓷则以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著称,两者的差异正是西方和东方对工匠精神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D.工匠精神在一些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缺失,但只要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不破灭,它就不会消失。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始终都有统一的严格标准”说法有误,原文第二段的表述是“特别是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对产品质量提出了统一的严格标准”.
(2)B“为了共同提高人类文化的审美创造力”原因分析错误,正确原因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一段.
(3)C“两者的差异正是西方和东方对工匠精神的不同理解造成的”理解错误,两者的差异主要是“东西方的‘工匠精神’在具体表现样式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西方侧重于对刚性要素的重视,而东方侧重于对柔性要素的重视.相关内容在文章第二段.


答案:
(1)C
(2)B
(3)C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解释古文匠人建国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槷以县,眡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  2020-05-16 …

匠,贝,字是什么字形结构有一个作业问匠,贝,字是什么叫字形结构.我就记得字形结构有左右结构和上下结  2020-06-15 …

实现“中国梦”,呼唤“工匠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匠”,战国初期成书的《考工记》已有记载。  2020-06-1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  2020-06-17 …

联字组词。急????下面有64个字,请你用这些字组成成语。各归没盛均千草国(精兵赵气一汹前忐俯竭抒  2020-06-28 …

自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工匠精神”后,“工匠精神”便红遍大江南北.“工匠精神”与技术创新是制造业的双引  2020-07-02 …

我要最好的答案!车、羽、衣、文、心、虫、告、四、雨、言、口、一、月、草字头、病字头、半包围如:区、匠  2020-11-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吴良镛:为中国建筑求索早年投身抗战,目睹国破家亡,吴良镛立志  2020-11-13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  2020-12-18 …

下列有关汉朝与朝鲜的交往错误的是[]A.两国之间很早就有往来,一些中国人只能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半岛B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