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倦夜①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②!注释:①此诗据考证,作于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释】:①此诗据考证,作于广德二年(764)“安史之乱”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直捣长安。诗人语句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
②徂:过去,逝。
(1)写出这首诗的韵脚。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本诗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幅清凉月夜图。
B.本诗前三联写景,由近及远,用空间变换暗示时间推移。
C.本诗写景扣题中的“夜”字,抒情则扣题中的“倦”字。
D.本诗的语言浅显平实,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个整体。
(3)诗的尾联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请具体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文学常识.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2)D“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个整体”错误,没有叙事.
(3)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尾联是直接抒情,点明自己倦夜的原因“万事干戈里”,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忧愤,报国无门的悲伤,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

答案:
(1)隅、无、呼、徂.
(2)D
(3)①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忧愤,报国无门的悲伤,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②尾联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点明诗人倦夜的原因,激活全篇所写之景,使全诗在结处振起,情景皆活.

译文:
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一个清秋月夜!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像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这一夜思考着千桩万桩的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彻夜难眠啊,只能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地逝去.

赏析: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却有点悖于常理.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应不会“倦”.因此,诗人夜里为什么会疲倦是这首诗的一条重要线索.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时间已经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
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虽然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在这幅“秋夜图”中,不仅有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其实还有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万事干戈里”,诗人非常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诗人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这两句的出现使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它们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诗人思绪向广阔和遥远的空间驰骋;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的孤寂心情.
前人赞美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明谢榛《四溟诗话》).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有一咏三叹,余韵无尽的效果.
看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道语文题!什么月份开什么花?例如:一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满山冈  2020-05-14 …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中转蓬比喻什么  2020-05-23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月①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  2020-06-1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月①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  2020-06-27 …

阅读小乐园。十二月花正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伸出墙,三月桃花红艳艳,四月杜鹃满山冈,五月牡丹笑盈盈  2020-06-2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月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兔应疑鹤发  2020-07-15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7分)留春令·咏梅花史达祖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月点黄昏  2020-07-26 …

一百五日夜对月求标韵律一百五日夜对月杜甫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蘂  2020-07-28 …

金秀圣堂山的岩石束腰由砾岩和砂岩组成,经过长期的地表水侵蚀,切割形成丹霞地貌景观,山上古木参天,流水  2020-11-10 …

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月,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诗句"海上生明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