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散文,完成各题。消失的年声肖复兴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散文,完成各题。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 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1)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
答:___
(2)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
(3)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构上运用了前后呼应的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B.文章主要叙述了两种消失的年声,因为这种声音的消失,让作者感到最遗憾,也对过年减少甚至禁止燃放鞭炮流露出不满之情。
C.文章第三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消失的两种年声的叙述。
D.在作者看来鞭炮声、“踩岁”声和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都属于浪漫主义的,也是年的内涵之一。
(4)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
(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答: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交代背景或原因;点明中心.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通过鞭炮声是年最主要的声音,点出题目中“年声”;由眼前鞭炮声被人呼吁禁止,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声;为下文做铺垫.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
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从原文中可以找到“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卖金鱼的吆喝声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把拜年声和吆喝声比作交响曲,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过年的热闹和独特的风俗;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3)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准确理解文章的前提下,结合选项仔细对比作答,注意生活常识和过于绝对化、片面化的说法一般都是错误的.B项“
让作者感到最遗憾,也对过年减少甚至禁止燃放鞭炮流露出不满之情”与文意“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踩岁和卖小金鱼的吆喝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不符,因此不准确.
故选:B
(4)本题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结合上文“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地方”,吃和玩就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两者“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也就是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5)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在文中多次出现,还多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从作者对踩岁和卖小金鱼吆喝声这过年声的消失,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答案
(1)具体点出题目中“年声”二字;鞭炮声为人们所熟知,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由眼前的年声,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声;从叙述入手,为下文抒发感受、发表议论做铺垫.
(2)声音清冽清爽,音律优美动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3)C
(4)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5)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
看了 阅读下列散文,完成各题。消失...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can能力,may请求,must命令,should建议,can"t猜测,mustn"t禁止.请各造  2020-05-14 …

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  2020-05-17 …

小额贷款业务中,各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守“三严禁”原则,下列不属于“三严禁”的是:A.严禁滥用  2020-05-27 …

在线求指导:《西都杂记》称:“西《西都杂记》称:“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  2020-06-10 …

结合中国政区图,读图回答17-19题聚集乙省的少数民族的信仰和习俗有()A.伊斯兰教、禁食猪肉B.  2020-06-26 …

“紫禁城灼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2020-07-15 …

和秦汉北魏隋唐宋,随便比一比吧.明朝有开放的胸襟?朱元璋还极力推崇宋明理学,比如女子不可改嫁,搞八  2020-07-28 …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  2020-12-10 …

紫禁城内各有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  2020-12-26 …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