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流年(节选)彭学明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流年  (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的人丁,预示着篷勃的生命,预示着财源的茂盛。因此房前养鱼,屋后栽竹,是湘西人最乐意做的美差。
③我家的付,是母亲和妹妹在修了小屋后栽的。那年,母亲从一个亲戚家挖来两根楠竹栽下,第二年,就变几十根了,第三年,就变几百根了。转眼,就是绿蒙蒙的,一大片了。风一吹,绿意一片片招摇,一片片倒伏,绿色的声音从屋顶上沙沙响过。茂密的绿色,生长出茂密的诗意,温柔而坚挺。坚挺的是齐刷刷拔地而起的身姿,温柔的是整齐齐俯首而立的头。阳光落在翠竹上,阳光是绿的。鸟翅落在翠竹上,鸟翅是绿的。母亲和妹妹的歌声落在翠竹上,母亲和妹妹的歌声是绿的。霞光烧过的时候,母亲和妹妹,总会坐在吊脚楼的坪院里,看绿竹枝头百鸟跳跃,听绿竹枝头百鸟和鸣。那被霞光和绿色染过了的鸟声,一声比一声脆,一声比一声甜。特别是一场春雨过后,当竹笋像诗歌一样,从竹林里密密麻麻地冒出来时,母亲和妹妹听得到竹笋破土的声音,听得到诗歌激动的喘息。 那诗尖尖的,小小的,一圈一圈、一寸一寸地从地里旋出来,带着一点点叶芽,含着一点点嫩壳,像成千上万只鸟嘴,对着蓝天,唧唧合唱。
④我家的吊脚楼,建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在小木屋的两头,各接了一排厢房。也就是说,两头各接了两间悬空和吊脚的楼房。小草一样的母亲,被生活的大山重压了一辈子,她也该在宽敞的吊脚楼里,轻松而敞亮地过她的晚年了。
⑤像一个抱着双手,单腿独立,靠在墙上,望着远方的思想者,我家的吊脚楼,也正背依青山绿水,默默凝望。凝望沧桑的岁月,凝望新生的希望,凝望母亲远去的凤凰。是的,母亲像凤凰一样远去了,母亲的吊脚楼却地久天长地留了下来。吊脚楼的一些章节,吊脚楼的一些画面,吊脚楼的一些质地,都带着母亲的体温,在民间闪光。
⑥开始,我家的木窗都是简单地把十几根木条,一根一根整齐地隔开,留出空隙,透出光亮。母亲从外面请来最好的木匠,把窗子和门,都重新改成花格的,雕上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刻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把呆头呆脑的木头,硬是变成了一本有生命、生活、生气及艺术的活画图。你看,门框上刻着的草地和树丛里,有一只鹿,有一群蜂,有一只猴浑然地连在一起,那意思是“一路封侯”;门板上的一株腊梅怒放着,有一只喜鹊停在梅梢,就是“         ”。想想看,一路封侯了,哪能不喜上眉梢?而窗格上雕刻的鲤鱼、雄鸡、牡丹、百合、蔬菜、瓜果等万事万物,都栩栩如生地表达着年年有余、百年好合等吉祥的愿望。母亲,真是人间最伟大的写手,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在母亲富于诗意的想象里,             
⑦吊脚楼下悬空的两个厢房里,母亲在一个厢房安上了碓、磨,在一个厢房堆放着杂物和柴火。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母亲另一个劳作的空间。舂碓时,一只脚在踏板上使劲一踏一放,碓头就高高扬起,高高落下。人在踏板上起起伏伏,谷在碓窝里越舂越烂。把舂烂的谷米在筛子里一筛,壳是壳,米是米,干平净净。母亲舂碓时,还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篙,竹篙上装着一把弯弯的棕树叶杆子,边舂边用竹篙搅拌碓窝里的谷米,以便受力均匀,把所有的谷米都舂到。母亲在踏板上左右摇晃的身影,母亲边踩踏板边搅匀谷米的姿势,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的匀称,那么的优美,简直就像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在跳一种别开生面的劳动舞。是的,这是劳动,这是舞蹈,这是母亲的劳动、母亲的舞蹈。是母亲奉献给世界的最质朴伟大的舞蹈。其实,母亲又何止是一个天才的舞蹈家?她脚下踩着的那个踏板不是一把琴吗?她手里拿着的那根竹篱不是一张弓吗?她一弹一拨的声响,不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吗?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乡村音乐演奏家!
⑧母亲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老变瘦,我们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美变俊,日子就在这样的舞蹈和音乐里变富爱好。从流浪的屋檐,到暂住的油坊,从简单的仓库,到温馨的小木屋和宽敞的吊脚楼,我历经艰辛而终获幸福的家,像小小的一滴水,反射着时代的光辉;我看似奇崛但却快乐的平民生活,像淡淡的一点绿,映衬着这个时代的底色。时代在变,家也在变。家,国,和时代,是一根血脉上的同一个细胞,相亲相爱,相生相息。正像老母亲说的,好的国家社会,好的时代年头,都被我们赶上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小题1:母亲与吊脚楼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围绕吊脚楼,写了母亲的哪些往事?(3分)
小题2:赏析第3段划线的句子。(3分)
小题3:请为第6段两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A                    B                   
小题4:第6、7段最后作者都将母亲比作艺术家,但在内容和感情上有所不同,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小题5:标题“流年”虽未在文中出现,但却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密切相关。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5分)
小题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1段是全文的总起,揭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湘西的吊脚楼和竹子,文章的描述也由此展开。
B.第2、3段描写“我家”的竹,翠绿而生机勃勃,衬托了吊脚楼的美好。
C.作者把吊脚楼比喻成一个思想者,在岁月的凝望中,又包含了过去的沧桑、母亲的乐观、新生的希望等,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厚重的。
D.第6段详写了门上的雕刻,意在突出母亲对儿女“封侯”的渴望。第7段描写了母亲在吊脚楼下的厢房里劳作的场景,朴素而富有诗意。
E.第8段表明我家的生活越变越好,宽敞的吊脚楼是母亲晚年的安身之所。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①母亲在翠竹丛中的吊脚楼里生活、歌唱;②母亲在宽敞、明亮的吊脚楼里安度晚年;③母亲请来木匠美化吊脚楼;④母亲在吊脚楼里辛勤工作。(答出两点1分,答出三点2分,答出四点3分)
小题2:化实为虚,将新笋比作诗歌,又将笋尖比作鸟嘴,独特新奇,运用叠词,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的生命活力,衬托了母亲和妹妹面对新笋(新生事物)、面对生机的快乐愉悦的心情。(手法写到一处即可)
小题3:喜上眉梢 黯然失色(相形见绌)
小题4:第6 段将母亲比喻成写手,将窗子和门雕刻上花纹,使他们充满生气和艺术气息,表达了对母亲热爱生活的赞美。第7段将母亲比喻成乡村音乐演奏家,她劳作的工具就成了一个个乐器,而她的劳作也成了舞蹈,表达了对母亲辛勤劳作的赞美。
小题5:“流年”虽未在文中出现,但却与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息息相关。① 在岁月的流转中,母亲种上了竹子,建起了吊脚楼,美化了窗子和门,用她的乐观与勤劳将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而她自己却越来越苍老。② 在作者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暗含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依恋,它不会因为“流年”而淡漠,反而越来越清晰。③ 同时,作者的家的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流年”也能以小见大,反映我们这个时代越变越好,表达作者对家国的热爱与祝福。(一点2 分,2 点即得4 分)
小题6:AD


小题1: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翻译成英语1,我每天带我的狗散步2,Amy放学后常走回吗?3,她每天早晨乘公共汽车去上学4,我非常  2020-04-08 …

一个圆柱形水池,用一根长6米的竹竿竖直地插入水池中,在竹竿与水面的交接处做上记号后取出,然后将竹竿  2020-05-17 …

阅读乐园。北宋著名画家文同小时候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  2020-06-21 …

220V线路中电灯串联多少可以正常发亮我准备用一个开关控制几盏灯,220V的线路中最多能串联多少盏  2020-06-25 …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分别选作()作参照物.A.前句竹排,后句是青山B.前句岸,后  2020-07-01 …

小学数学把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底,被水浸没的部分长60厘米,然后将竹竿倒转过来还垂直插入水底,这时被  2020-07-22 …

北宋画家文与可喜欢画竹,经常在竹林里观察竹子生长特点,他画竹子时心里就有底了,画出来的是竹子就非常  2020-07-28 …

阅读冲浪我站在竹林前我家门前有一方竹林。它是我和伙伴们的乐园,我们在那里翻竹竿,做竹叶船:随着年龄的  2020-10-30 …

北宋画家文了一可喜欢画竹,经常在竹林里观察竹子生上特点,他画竹子时心里就有底了,画出来的竹子就非常生  2020-11-13 …

DNA太高!2000年得病,肝功正常,用的是中药,最近停药一年左右,每半年检查一次,期间肝功一直正常  2020-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