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早秋山中作唐王维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寂寞柴门人不到,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约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___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E.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A、诗人没有自认为没有才华,这是反语,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E、“比喻”错误,没有比喻“无才不敢累明时”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运用典故;“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则是以动衬静;“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渲染出的是一种悲凉气氛.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从“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一句可以看出自身不被重用,突出内心的愤懑与不满;从“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一句对具体的环境进行描绘,突出归隐之心非常迫切;“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则是彰显出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与惆怅.

答案:
(1)AE
(2)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③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每点2分,一共6分)(如果第三点答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惬意.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可酌情给分)

译文:
没有才能不能辜负圣明时代,思念回东溪守着竹篱故居.
不厌弃尚平尽早了却儿女婚嫁,却嫌恨陶潜辞官归隐年岁已迟.
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
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依.

赏析:
此诗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谦词反语出之,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颔联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出句用的是东汉尚长之典,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汉建武(汉光武帝年号,25年六月-56年四月)中,尚长子女婚嫁已毕,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后不知所终.对句是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去的故事.陶渊明曾经在彭泽当县令,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有次有个督邮来督查,他觉得这个督查粗俗而又傲慢,但是又不得不去,一旁的县吏建议他穿得整整齐齐去拜见督邮,陶渊明忍无可忍,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向小人折腰”,于是挂印归去.此二句这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颈联是从山野间的昆虫的声音,也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早秋寒凉萧瑟的特点.蟋蟀和秋蝉的凄苦音响,预示着一个寥落季节的来临,予人一种萧索落寞的秋季感受.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是景语,也是情语,映衬出作者的迟暮感.
最后二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这里说自己寂处山中,空林独往,只和白云期会,厌倦仕途的心情,约略可见.
此诗主要申明作者自己无心世事,向往隐逸生活,抒发了一个隐士的情怀.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何写好作文?我是一名初中生,自上初中以来就越来越迷茫了……我的老师总是说写一个实例然后写点道理就是  2020-03-31 …

阅读《无衣》,然后回答问题。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于兴师②,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  2020-06-17 …

下面一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2020-06-18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2020-06-18 …

(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②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③。岂曰无衣?与子同泽④。王于兴师,修我  2020-07-02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  2020-07-13 …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2020-11-04 …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2020-11-2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  2020-12-08 …

积累带“舌”字的成语形容随声附和()形容说话轻薄(积累带“舌”字的成语形容随声附和()形容说话轻薄(  2021-02-03 …